本刊记者 王莹
2024年1月,福建省福州福清市的林某因打砸多辆路边汽车的后视镜,造成财物损失近万元,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鉴于他在赔偿后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且有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福清市人民检察院拟对其作不起诉处理。
考察期间,福清市检察院将林某移送至“点单”社区参与公益服务,主要负责社区环境卫生的维护。“接单”后,林某积极为社区清理垃圾,大大减轻了物业人员和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得到了居民认可。最终,福清市检察院依法对林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社区党组织按需“点单”、工作站考察“派单”、拟不起诉人“接单”、社区党组织监督“评单”。作为福建检察机关办案数量位居前列的基层检察院,福清市检察院立足案件“富矿”优势,依托共建社区,引入公益服务,创新推行轻罪案件诉前考察“四单模式”,解决轻罪案件考察难、评价难、监督难等问题,实现评估矫正与公益服务互融互促。
“派单”更精准 考察更规范
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中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的人数为近20年来最低,严重暴力犯罪的起诉人数占比由1999年的25%下降至2022年的3.9%,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则占比85.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刑事案件结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轻罪已成为刑事司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办理轻罪案件要跳出案件看案件,检察机关既要治罪,也要治理,要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来检视刑事司法的功能。”福清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小波表示。
2022年,福清市检察院开始探索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无其他加重情节,认罪悔罪的犯罪嫌疑人适用诉前考察机制。
“依托党建共建社区、公益组织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组织轻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参加3日至15日的公益服务,并将完成情况作为相对不起诉的重要参考。”福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王文振介绍说。
2023年4月,福清市检察院制定《福清市人民检察院诉前考察办法》,细化适用条件、衔接程序、考察标准、考察流程等,实现诉前考察“四单”模式运行有据可依、流程统一规范。
同年6月,福清市检察院又在龙山街道融东社区、玉屏街道步行街社区、音西街道福百社区、清华社区设立四个诉前考察工作站,每周固定两个时间段,由1名检察人员入驻工作站担任社区检察官。同时,邀请2名社区干部或党员志愿者担任检务助理,协助开展诉前考察工作,强化对犯罪嫌疑人参与社区志愿者、普法协助等社会公益服务的指导、监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福清市检察院依托社区党组织,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需求清单,向诉前考察工作站及时反馈。工作站在接到“点单”后,会依据拟不起诉人的个人档案,优先安排特长匹配、意愿适配的拟不起诉人进入对应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实现精准“派单”。而后,社区检察官再依据案件类型、犯罪情节、公益服务种类为拟不起诉人“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此外,社区检察官还会联合社区检务助理对拟不起诉人开展岗前培训,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其间,社区检务助理根据拟不起诉人社会公益服务履行情况填写《社会公益服务考察表》,明确服务日期、服务地点、服务内容、表现情况等考察信息,作为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的重要参考。
“通过考察犯罪嫌疑人在公益服务中的表现,检察机关可以更为客观、量化评估其悔罪程度、社会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从而提升不起诉裁量权的科学性、合理性。”郑小波说。
释放司法善意 治罪与治理并重
由于不满小区建设垃圾分类屋,福清市某小区业主倪某建立了业主微信群,拉拢包括业主余某及其他业主共计约200人加入该群,在群内商议集资雇工拆除垃圾分类屋。经过一番商议,倪某作为群主出资五百元,余某等其余几十名业主筹集3000多元,雇佣6名工人拆除了垃圾分类屋。
经鉴定,被损毁的三个垃圾分类屋价值人民币77600元,倪某、余某及6名工人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案件很快被移送到福清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注意到,该案中主要涉案的有倪某、余某2名业主和6名砸墙工人共8人,另外还涉及小区里其他筹集出资的几十名业主。
“如果对在案的8人全部予以起诉,那么,还没到案的几十名业主均应被移送起诉。但是,对这些人全部提起公诉,是否有必要?”王文振介绍说,“此外,动手拆除垃圾屋的6名工人只是为了赚取微薄的报酬,如果对他们起诉判刑,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家庭”。
办案检察官经初步分析认为,在对主犯倪某提起公诉的同时,对业主余某以及6名工人可作相对不起诉,这样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为进一步推动释法说理,让公平正义看得见,福清市检察院就该起案件举行公开听证会,并邀请被害单位及所在小区、社区的代表参加,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听证人员都建议对案件进行从轻处理。
根据诉前考察办法,福清市检察院给余某和6名工人分别设立了5至10天不等的诉前考察期,并向余某等人说明考察相关信息。
随后,承办检察官对照各社区提供的需求清单,统筹将余某等人安排至有需求的社区进行服务。在考察期间,余某等人根据社区及工作站的安排,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得到社区群众和干部的一致好评。
最终,福清市检察院对业主余某及6名工人作相对不起诉,并在当地社区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余某等7人也当众公开悔过、道歉。主犯倪某则被提起公诉,福清市人民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2年,宣告缓刑并处罚金。
据了解,轻罪案件诉前考察“四单模式”不仅优化了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使检察机关作出的决定有章可循,也是释放司法善意,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的创新之举。
“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让被考察人员更加珍惜不起诉的处理结果,积极改造自己,避免重新犯罪,也可以体现出他们仍在公权力的严密监督下完成矫正教育工作,绝非‘赔钱了事’,最大程度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属对处理结果的理解,从而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王文振介绍说。
据统计,2023年以来,福清市检察院共组织405名拟不起诉人参与家电维修、交通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引导等社会公益服务1808天,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修复社会关系。其中,有43名犯罪嫌疑人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实现从“违法者”到“志愿者”的积极转变。
持续跟踪督查 做好“后半篇文章”
在轻罪案件诉前考察“四单模式”下,检察机关结合涉罪人员参与公益服务的表现考察其悔罪态度,对拒绝履行社区服务的涉罪人员依法起诉。
2023年2月,吕某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帮助支付结算网络违法犯罪资金,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鉴于其有退赃、退赔取得谅解、坦白等情节,福清市检察院拟对其作不起诉处理。同年10月15日,福清市检察院按照“点单”需求将吕某移送至社区参与公益服务,但吕某拒绝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干部及时向检察机关反映上述情况,福清市检察院遂依法对吕某提起公诉。
为有效防止“虚假服务”“以钱代劳”等情况,福清市检察院坚持强化内外监督,对内由检务督查部门常态化派员实地走访、查阅案件管理信息和考察表,实时掌握动态;对外,不定期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察情况,借力社区网格员、交警等专业力量担任监督员,共同开展现场巡查及评议。
不起诉既不是“不诉了之”,也不是“一放了之”。为做好诉前考察“后半篇文章”,福清市检察院依托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对经考察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持续跟踪督察。2023年以来,福清市检察院对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政务处分的,及时提出检察意见150件,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全面准确评价,有力维护公平公正。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推行轻罪案件诉前考察“四单模式”过程中,检察机关也面临着一些阻碍,比较突出的是异地人员考察不便。
“当下,轻微犯罪案件中有大量的网络犯罪,犯罪嫌疑人分散在各地,他们需要多次往返办案检察机关所在地办理取保手续、接受讯问、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等。但有些犯罪嫌疑人会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住宿费用难以负担等因素,难以准时到位参与社会公益服务,这也是下一步亟须解决的问题。”王文振说。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