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白楚玄
近日,一则“男子恋爱期间豪掷280万元,分手后成功追回240万元”的消息,再次将恋爱关系结束后因高额花费而产生的经济纠纷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多起因恋爱关系破裂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件进入公众视野。当恋人关系结束后,经济纠纷该如何解决,不仅触动了人们对于恋爱与金钱关系的敏感神经,更引发了关于法律如何介入并合理解决此类纠纷的深刻思考。
诉请返还恋爱花费事件频发
李先生在某直播平台频繁打赏张女士,两人因此结缘并迅速坠入爱河。恋爱期间,李先生慷慨解囊,不仅通过好友公司向张女士转账百万元,并出资购置豪车登记在张女士父亲名下,还频繁赠送红包与礼物。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终因性格不合分手。
李先生将张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返还恋爱期间的全部花费。法院最终判决张女士返还李先生237万元,此判决已生效。
此事虽告一段落,但类似的事件却时常出现在大众视线内:“分手一年前男友突然加我要钱”“互发红包上百次,分手后男子要女友还钱”“分手后发excel表格要钱”等话题都曾登上热搜。更有甚者,还会选择诉诸公堂:“分手后女子索要恋爱期间花费未果起诉男方”“分手后男方起诉返还108万恋爱经费”“男子网恋女主播分手起诉追讨7万多”“女子分手后起诉前男友返还转账21万”等案例被曝出。甚至前几年曾出现过因分手一方要钱未果而伤人的恶性事件。
以“分手”“还钱”为关键词在网上检索,能发现不少人提问“分手了哪些情况能把钱要回来”“分手后或者追求不成被纠缠、骚扰,要求返还全部支出怎么办”“一个很变态但可以应对前任要钱的有效操作”等“攻略”答疑帖。
此类事件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之时,评论常常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恋爱期间的赠与行为是双方自愿的,分手后就应“一别两宽”,不应再涉及经济纠纷;也有人认为,对于大额经济付出,若非出于结婚等明确目的,分手后理应得到部分或全部返还。
如何避免经济纠葛成为分手后的又一“战场”,不仅拷问着社会对于恋爱关系的理解与认知,更考验着法律的智慧。
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那么,当恋爱期间的你侬我侬、海誓山盟在分手后一笔勾销,曾经为爱情付出的“花销”是否可以要求返还呢?
记者查阅了解到,在不同案件中,受到双方恋爱时间长短、分手原因、双方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起诉时,“恋爱期间转账,分手后要求返还”的诉讼策略及案由主要有以下几种:民间借贷纠纷、赠与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判决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如在“男子恋爱期间豪掷280万元,分手后成功追回240万元”一案中,对“增进情感的一般性赠与”和“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赠与”进行了区分。办案法官指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于合理范围内的较小财物,如生日礼物、聚餐、购置衣物等费用,一般推定为双方表达爱意培养感情的一般性赠与,受赠方无须返还;对于明显超出正常恋爱与日常生活所需的大额度财物,如房产、汽车或较大金额的转账等,则不能视为一般性赠与,而是附条件即以缔结婚约为前提的赠与,如两人分手,受赠方需返还赠与物。
因此,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律上如何界定“恋爱款项”的性质成为关键。
“当前缺乏明确的标准来界定何种高额花费可追回及追回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款项性质的界定往往充满争议。特别是对于大额支出,是认定为借款、赠与还是共同支出,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意图、约定以及具体证据。”《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利军告诉记者,现行法律对于恋爱中何种高额花费可追回、在什么情况下能追回等问题缺乏明确标准,导致不同法官在判断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情侣间的经济往来往往缺乏正式凭证,如借款合同等,使得证据认定成为难题,“即便有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其证明力也常因内容模糊或不完整而大打折扣”。
情侣双方应审慎处理财产往来
在预防情侣分手后经济纠纷方面,有法官进一步提醒,恋爱期间情侣双方都应审慎处理财产往来。对于大额款项往来,要提前确认好钱款用途,同时留存好借条、确认款项性质的聊天记录、转账备注等证据,以便发生争议时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黄利军进一步强调了预防策略的重要性,指出在恋爱期间建立并维护明确的经济界限是减少纠纷的基石。他建议,双方应明确共同支出的责任,通过书面协议划分分担比例,并在共同消费后及时结算;同时,防止经济混同,确保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清晰区分。此外,沟通经济问题同样重要,双方应坦诚交流经济状况,定期沟通共同支出和个人财务变化,尊重对方意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为了预防未来纠纷,保留关键证据也是必要的,如书面协议、支付凭证和聊天记录等,这些都能在法律纠纷中提供有力支持。
针对当前法律制度在处理情侣分手后经济纠纷方面的不足,黄利军呼吁适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恋爱期间高额花费的认定标准,区分赠与、借贷等不同性质的花费,并设定合理追回条件。同时,鼓励情侣在进行大额经济交易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详细约定款项性质、用途、还款方式及期限等关键条款,以减少因口头约定不清而产生的争议。
此外,多位法官和律师表示,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在恋爱中的理性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