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合肥市司法局固本培元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

2024-08-01 10:06:49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范天娇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司法局紧紧锚定司法所是基层法治建设主力军的职能定位,全面对标对表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组织“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规范提升工程、“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和“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个3年专项行动,实现硬件提升与软件提质齐头并进,职能发挥与为民服务统筹推进,全市司法所基础保障、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高位推动抓落实

每月调度进展,定期专项推进,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合肥市司法局打出了一系列高位推动司法所建设发展的“硬招”。

自2022年开展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来,合肥市司法局成立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将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矛盾纠纷化解和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情况纳入市委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各县(市)区司法局闻令而动,结合当地司法所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直接负责”的责任体系;各司法所全面对标“五好”标准,制定工作清单,梳理薄弱环节,逐个对账销号,形成市司法局、县司法局、司法所三级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局面。

聚焦“全省带好头、全国争一流”目标定位,市局党委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报告,将司法所年度重点工作细化为20余项具体工作要求,每月调度进展,动态掌握进度。定期召开专项推进会,精准研判工作进展,分类拟定提升措施,整体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建立市局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定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调度,协调解决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工作人员等重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工作精准度。

同时,制定了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市局相关处室成立联合评估组,采取定期抽查、“四不两直”等方式,对司法所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场所建设及所务管理、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等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评估。每次评估结束后,合肥市司法局评估组召开现场反馈会,肯定工作成绩,针对短板弱项,与司法所一起商讨提升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提升督导工作的针对性。

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2022年,合肥市司法局相继开展了“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规范提升工程、司法所提档升级三年行动,在统一规范司法所外观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以围绕“队伍建设、职能发挥、所务管理、基础保障、干群评价”“五好”为重点,持续打造基层司法行政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司法所基础保障、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全市共有15个司法所和司法所所长先后受到司法部表彰。

攻克瓶颈促发展

image.png

图为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在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南七司法所打造的街道级 300 余平方米“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3个社区片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点,辖区群众遇上非警务类警情、劳动、商事、市场、妇联、物业、信访7大领域矛盾纠纷,可以分门别类地找到专人专业化解。

南七司法所的“一站受理”是合肥市司法局固本培元成效的一个缩影。针对影响全市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合肥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下力气解决了司法所管理体制、组织队伍和工作保障等问题。

在管理体制方面,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协调编办等部门,调整“三定方案”,明确合肥市四个城区司法所为区司法局派出机构,实行区司法局、属地乡镇(街道)双重管理的工作体制,解决了合肥市城区司法所长期未实现垂直管理的问题。目前,司法所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司法所派出机构管理,129个立户列编司法所,副科级建制128个,副科级建制比例达99.2%。

在建设规范方面,采用新建、置换、维修等方式,对全市司法所办公及业务用房进行更新换代,全市司法所办公及业务用房面积达26248.52平方米,所均面积为203.48平方米。按照《司法所外观标识规范》,全面统一司法所各类标识标牌,全市司法所外观规范化达标率达100%。各县(市)区司法局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司法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为司法行政机关主动服务便民,服务社会稳定大局的又一新亮点。

在制度保障方面,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决定》,明确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领导、工作保障、平台建设等内容。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制定《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2312名。持续强化人民调解经费保障,出台《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管理办法》,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促进“一案一补”“以案定补”制度落到实处。

在打造品牌方面,以省、市示范司法所创建为抓手,“抓两头、促中间”,制定创建评定细则,通过开展互学互评、现场观摩,极力消除工作不平衡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市示范司法所67个,其中,省示范司法所42个。开展“四员一律进社区”,组织1707名律师和人民调解员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接受群众法律咨询,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立足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和开展矛盾化解三项工作定位,在集市、小区广场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1270个,形成了如“三所一庭”“左邻右舍”“巷导计划”等具有合肥特色的调解工作品牌。

法治保障更有力

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点搬到了居民家门口,不用再东奔西走就可以申请。作为合肥市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各地已经普遍“布点”,推动行政复议受理环节向基层延伸。

为了使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便民,合肥市司法局出台《合肥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体系的意见》,依托司法所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44个,指导村(居)建成公共法律工作室1542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建成。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13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36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年均成功调解案件约9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7%,人民调解成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重要渠道。

image.png

图为合肥市长丰县左店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在调解纠纷

合肥市司法局还成立覆盖市、县两级的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发挥调解优势,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协调监督事项,明确监督方式和监督责任,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行为。主动适应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变化,制定《推进乡镇(街道)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司法所列席党政联席会,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合法性审查意见,从源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020年以来,全市司法所年均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084余条,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近500件,法治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围绕城市建设、征地拆迁、零工市场、打击电信诈骗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合肥市司法局印发交通管理法律规范“明白纸”、发放《合肥市老年人法律服务手册》10万余份;紧扣“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厂房门店,开展法治宣传1.2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超400万人次;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建成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省级114个、市级703个,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9354人,基层法治氛围更加浓厚。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