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志月 刘欢
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司法局水果湖司法所新址,只见两层小楼里公共法律服务、社区矫正活动、日常行政办公等区域有序分布,接待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我们从200多平方米的非临街一楼搬到如今的临街一楼两层办公区,总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这样的变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是对司法行政服务功能和质量的提升。”水果湖司法所所长苏振峰告诉本刊记者。
水果湖司法所的变迁是湖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缩影。
2022年,湖北省根据司法部要求部署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努力解决司法所在组织机构、人员力量、队伍素质、基础设施、业务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湖北省落实人员配备“2(政法专编)+N(司法辅助人员)”模式司法所占比达82%,副科级以上建制所从472个增至642个,司法所统一配备工作服装的占比达50%。目前,全省达到规范化司法所要求的占比超72%。
“我们持续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营造大抓基层基础的氛围和态势,不断夯实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根基,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湖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军说。
破解业务保障难题
从“借屋躲雨”到办公条件全面改善
自2001年到湖北省罗田县司法局凤山司法所工作以来,张文斗已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我们所一直没有固定办公用房,四处租房、借房,后来借用县司法局两间房子办公。”他说。
“群众想办事找不到地方不爱来,我们自己做事也没劲头。”更让张文斗为难的是每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办公室里装不下,全挤在走廊,人来人往闹哄哄”。
改变发生在2023年8月。
县政府将凤山城区三里桥农贸街一处4层楼房划拨给凤山司法所。房屋9月初动工改造,12月初搬迁入驻,张文斗和同事们彻底告别租房办公的历史。
“现在业务用房设施水平和以前真是天壤之别。我常和同事们说,不好好干就对不起这么好的条件。”张文斗说。
搬进新家的不止凤山司法所。罗田县司法局抢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机遇,全县域、高标准、一体化推进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去年12月底全县11个基层司法所全部建成入驻。
“我们彻底摒弃以前那种司法所‘借屋躲雨’的狭隘观念,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推动法治罗田建设的重要工作整体谋划,把高标准建设司法所业务用房作为规范化建设基础工作来落实。”罗田县司法局局长王椿说。
罗田县的变化离不开湖北省的顶层设计。
据了解,湖北省司法厅积极争取将司法所建设纳入法治湖北建设规划的同时,联合省委编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通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编制管理。
湖北省司法厅还联合省财政厅、省委编办印发《关于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区(市)司法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做好执法人员和司法所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服装及标志的管理”。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将司法所建设纳入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争取省财政厅、省公车办支持推动司法所执法执勤用车采购配备。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湖北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置换等方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74亿余元,为700余个司法所改善了业务用房。
目前,湖北所均业务用房面积183平方米,其中具有独立业务用房的司法所占比80%。司法所外观标识达标的占比89%。
地处鄂西山区的郧西县,以司法所执法执勤车辆配备为突破口,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司法所执法执勤车辆装备资金,统一采购执法执勤车辆,实现18个司法所执法执勤车辆“全覆盖”。
“以前我们外出办公没有车,很不方便;现在群众有需求,我们随叫随到,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郧西县司法局马安司法所所长丁严刚说。
据统计,湖北全省司法所配备执法执勤公务用车175台,较三年行动前增长350%,仅十堰一地就配备50余台,为有效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破解队伍建设难题
从“人少事多”到充实司法所人员力量
“人少事多、保障不足”,是长期困扰基层司法所的难题,也是此次三年行动攻坚重点。
聚焦队伍建设,宜昌市13个县(市、区)均印发文件,明确司法所为副科建制规格,109个司法所单独核定政法专编共计236个。
“现在司法所是副科级机构,司法所所长是副科职干部。这对我们来说,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动力也更足。”2023年底,85后李沁被任命为西陵区司法局葛洲坝司法所所长。
带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李沁积极投身新岗位:组织成立葛洲坝街道商事调解委员会,吸纳辖区平安法治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创新开展“三三〇·云上普法”,不断提升普法实效……
今年6月,李沁基于司法所真实调解案例编写的心理情景剧剧本,在宜昌市委平安办主办的心理情景剧剧本征集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在干劲儿更足了”。
随着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像李沁这样的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到司法所长岗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司法局将司法所长专业化、年轻化纳入对县(市)司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把新任司法所长的任职资格提高到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推动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干事创业舞台。
2023年,恩施州新提拔80、90后司法所长25人,有11名司法所所长交流至其他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有16名个人、10个司法所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表扬。目前,全州192个司法所所均工作人员4.8人,其中法学专业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占40%,60%以上司法所所长为80、90后。
湖北各地还抢抓机遇,通过招录、调剂、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下沉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司法所人员力量。荆门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市政府每年拨款720万元,为司法所配备辅助人员120名。黄冈市推动县(市、区)司法局机关力量下沉司法所达100余人。
据统计,湖北省1313个司法所共有工作人员4900余人(不含兼职人员),所均3.8人,较三年行动前增加了600余人。
破解职能发挥难题
从“履职不够”到全面参与基层法治建设
对于如何在强化业务保障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咸宁市咸安区司法局向阳湖司法所所长陈娟颇有心得。
向阳湖司法所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农村合同矛盾纠纷,探索出“合议共管”工作法。
“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合同问题,坚决做到70%以上群众参与评议,参与群众70%表决通过方可施行。”陈娟介绍,该所成功用调解的方式化解合同纠纷300余起,为村集体挽回损失20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近千万元。
2023年,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司法所“合议共管”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针对“履职不够”问题,湖北各地积极探索统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力推动把司法所打造成基层法治建设机构和综合法律服务平台,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大局。
宜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确立依托司法所具体负责协调推进、督促指导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有序开展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和法制审核等工作。
襄阳市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到司法所,全面推行“一社区一律师”“一村一法律顾问”。
荆州市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126个司法所打造“超市(大调解中心)+网点(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
据统计,三年行动以来,湖北全省司法所参与调处矛盾纠纷48万余件。1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41名人民调解员受到司法部表彰,19家单位入选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解答法律咨询62万余人次,完成法律援助申请初审1.3万余件。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6万余条,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4000余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1.2万余件。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