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降至十年来最低点

2024-07-19 10:31:3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马利民

“2023年,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有力防范和遏制毒品犯罪反弹风险,全省毒品形势整体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中央和国家机关督导检查组来川检查后,指出四川禁毒工作政治站位高、组织推动强,打击力度大、经验亮点多,综合施策好、治理成效佳,为全国禁毒斗争作出重要贡献。”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总队长王强表示。

提高站位强推动

为最大限度凝聚禁毒斗争的强大合力,四川省全面加强党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工作体系。

坚持高位推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将“加强禁毒防艾综合防治”写入决定,省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坚持将禁毒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确保党政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省禁毒委先后组织召开全委会、全省禁毒工作会等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禁毒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地深入践行“禁毒如救火”理念,持续深化全省禁毒人民战争。

坚持整体联动。四川省公安厅认真履行禁毒委办公室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职责,推动建立省禁毒委成员单位述职讲评、公检法禁毒联席会议、平安四川建设“重点人员管控”会商等机制制度,制定年度禁毒社会化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健全完善重点部门社会化工作定期会商、毒情预警和重大涉毒风险通报机制,牵头开展“清源断流”等专项行动,实现“四个严防、两个确保”目标。

坚持责任驱动。四川严格落实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责任考评办法,省委、省政府将禁毒工作纳入平安四川建设考评体系和市(州)政府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禁毒”机制,21个市(州)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禁毒工作,将禁毒工作作为党政工程、民生工程进行安排落实。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副总队长万凤林表示:“全省有7个市(州)、129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禁毒委主任,切实打好主动仗、整体仗。”

紧扣主线防风险

坚持大事大抓,以成都大运会禁毒安保工作为牵引,全面深化涉毒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决将涉毒重大隐患灭于“火星”,实现对大运会“零风险、零干扰、零舆情”,取得禁毒安保工作全胜完胜。

坚决控住“人”。开展在蓉涉毒人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推进病残吸毒人员和处置强戒未入所人员“大起底”,全省强戒入所执行率同比上升36.4%。

坚决管住“物”。推进易制毒化学品全程动态监管,健全销售核验、购买运输证核销、跨省运输核查和异地储存委托监管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对全省9923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安全监管异地交叉评审,整改库存不符、安防不牢等问题隐患610处,监督处理易制毒化学品151吨,有效消除了风险隐患。

坚决守住“地”。严格落实乡镇(街道)禁毒工作责任,建立联合摸排、台账跟踪、定期检查等工作制度,对易发涉毒活动的场所部位开展常态化巡查,警示消除隐患458处,有效消除规模化制毒和场所聚众吸毒隐患。相关部门联合巡查物流园区、分拣中心等1.6万个,整改寄递物流行业问题隐患591处,行政问责相关企业5家,组织禁毒知识培训,覆盖从业人员3.4万人。

坚决防住“事”。建立多部门、多警种情报研判、执法监管、舆情应对联动机制。持续深化“毒驾”专项治理,对“七车一航一类”驾驶人员开展全覆盖吸毒检测和禁毒宣教,累计开展“毒驾”检测45.3万人次,确保“毒驾”肇事“零发生”。

紧盯重点严治理

坚持以打开路、重拳出击,深入开展“清源断流”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震慑态势,坚决将涉毒活动反弹消除于“火苗”,确保实现“控势稳局”目标。

全方位清剿制毒活动。推动将“打击治理制毒犯罪”作为第一批主题教育省级问题整改整治,牢固树立“制毒可防、制毒必防”理念,组织开展打击制毒犯罪“深耕肃毒”专项行动。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副总队长冯彬说:“全省破获制毒案件数、抓获制毒犯罪嫌疑人数、缴获毒品数,分别同比下降54%、52%、87%,均较高峰时期降幅超80%。”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笑气”滥用的违法违规和社会危害性宣传,营造专项整治高压态势。

全链条铲除贩毒网络。深化“联动查缉”,因势优化30余处查控堵截卡点布局,推进固定、临时、动态“三类站点”建设,进一步严密“环滇、环川”毒品查缉圈。组织开展全省毒品查缉业务骨干实战拉练,全面加强对毒品入川内流和制毒物品入滇出境的常态化双向查缉堵截,联合滇渝开展“清源断流——2023环滇查缉圈”双向查缉,坚决履行好全国堵源截流二道防线重任。深化“集群打击”,固化“川01”工作机制,强化重点市(州)对口重点流入省(市、区)联动整治,实现川籍外流贩毒人数持续下降。深化“拔钉追逃”,组织开展缉捕“十名重点境外‘钉子’、百名重点境内逃犯”攻坚行动,实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专案”开展专案经营,严格落实属地管控和追逃责任,抓获8名境外“钉子”逃犯、战果居全国前列。

全覆盖控减吸毒群体。深入推进吸毒人员“三清一收”,加大社会面隐性吸毒人员排查,全省查处和收治收戒吸毒人员数量居全国前列,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副总队长张璋说:“创新‘2+2’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推动19个市(州)建立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实现病残人员应收尽收。”深入开展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提升,持续扩大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深化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吸毒人员报到率、执行率和戒断巩固率不断提升,全省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达到2017年的1.8倍。

全体系推进重点整治。“四川创新实施毒品问题黄牌预警工作,细化出台禁毒重点整治、黄牌预警地区评估验收细则和制毒问题严重地区认定标准等制度文件。”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协调指导支队支队长高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持摘帽、控局、根治“三步走”,组织全省近三年重点整治地区开展“回头看”,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毒情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农村毒品问题专项治理,将无制毒、无贩毒、无复吸、无新增、无肇事肇祸作为“无毒害”标准,纳入全省平安乡镇(街道)和“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评选重点内容,持续深化“百县千村”毒品大清除行动,实现规模化制毒活动、大规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群体性外流贩毒活动“三个零发生”。

综合施策促提升

以实施“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强支撑、打基础、固基本,推动禁毒工作向“善治除根”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推进市域毒品治理,充分发挥广元、宜宾等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引领作用,组织全力争创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德阳、达州、雅安、凉山等地主要领导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精心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加大保障投入,积极打造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毒品治理体系,有效带动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强化智慧赋能。充分发挥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科技支撑作用,深化现代科技手段实战应用,建立毒品代谢物污水监测和吸毒人员毛发验毒定期通报机制,不断扩大监测预警范围和层级,覆盖全省191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500个街道、社区管网,监测人口总量达4618万。

强化宣传教育。出台《关于加强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学校加强禁毒教育,全省95%的中学将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纳入学业考试。创新打造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禁毒原创歌曲大赛等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禁毒宣传品牌,首次联合重庆举办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暨川渝高校禁毒文化交流活动,大力营造青春无毒浓厚氛围。持续推动禁毒教育园地进文化馆、科技馆、公园、广场,实现禁毒宣传由“封闭式、集中化”向“开放式、常态化”转变,年均覆盖群众7000多万人次。

强化基础保障。推动将禁毒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群众举报奖励体系,广泛动员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参与禁毒工作。狠抓禁毒阵地标准化建设,率先在全国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禁毒宣传阵地“两个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均达95%以上。扎实推进禁毒办实体化运行,国家、省重点关注地区禁毒办100%实现实体化运行。研究制定禁毒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着力完善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格局和保障体系,全省配备禁毒社工7136人,较2018年底增长48%。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