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徐明皎
近期,“网红教育专家”赵菊英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几段家访视频被大量转发并引起争议,网友吐槽其为“霸凌式家庭教育”。此前,赵菊英发布的家访视频已获几百万点赞。
面对沉重的教育压力,家长教育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家长应如何做?社会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持?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霸凌式家庭教育”并不罕见
“肤浅、无知、幼稚,给,扔到厕所去,自己扔到垃圾箱去。”“这简直就是穿着尿不湿的宝宝。”“你砸我砸?”“听清了没有,是你心甘情愿砸的。”前不久,来自“教育专家赵菊英”的几段家访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赵菊英让女孩将自己的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一系列行为被网友吐槽为“霸凌式家庭教育”。视频中,赵菊英还给学生布置了密密麻麻的作业,给家长布置购买更多辅导资料的任务。
在斯坦福行为心理学博士雷云龙看来,赵菊英式家庭教育并不关心孩子是否有兴趣,有没有内驱力,“使用的都是已经淘汰的教育方法。”他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孩子造成终生创伤。
面对媒体、教育专家、网友的口诛笔伐,赵菊英的几个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删掉了争议较大的几个视频,目前已停更。记者对比发现,其名下账号的粉丝数不降反升,其中一个账号粉丝数已超过30万。
在一段视频中,有位家长直接对赵菊英说:“我们家儿子多,随便打!”更多的视频中,面对赵菊英对孩子的“霸凌”,孩子家长呈现冷漠状态。
雷云龙接触过不少家长,在他看来,赵菊英式的教育并不罕见。很多家长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就“解决孩子”。砸孩子玩具、撕破爱书、送走手办宠物、强制与好朋友分开,是很多家长常用的“教育手段”。
“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仅难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将孩子推向谷底,导致亲子关系破裂,让孩子遭受心理折磨和打击。”雷云龙说。
家长教育能力欠缺
《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指出,类似的所谓“教育专家”能收获大批拥趸,甚至被邀请前往各地“开课”“家访”,无外乎是因为“教育焦虑”四个字。
教育内卷、教育焦虑,近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伴随着教育内卷,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而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雷云龙接触过很多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在他看来,很多孩子出现症状,是“由家长一步步造成的”。其中既有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过大压力,也有对孩子关注度不足等因素。
不过,他同时提醒,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也不要过于内疚自责。否则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无条件纵容、溺爱孩子。
果壳心理发布的《2023中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父母和孩子出现矛盾后,对孩子进行指责、体罚等方式,或选择不再沟通的家长,亲子关系较差,家庭教育效果偏低。相反,有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家长,有主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意愿的家长,家庭教育效果更有优势,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教育的核心一定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是家长要了解儿童教育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雷云龙表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水平,不要过高要求。他举例说,“比如让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达到初三的学习能力标准,那是不切实际的。”
果壳心理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家庭教育的方法却很匮乏,家长因“想完成高质量家庭教育却缺乏方法与能力”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与困境。
“家长要学会找到适合孩子、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雷云龙说。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也进一步明确社会、学校、政府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义务内容。
2022年4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设家庭教育。
在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杨川看来,尽管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途径已基本建立,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多数家长在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仍“求助无门”。
在社交平台搜索“家庭教育”,出现的大多是营销账号,权威、公益的教育账号还比较少见。
家庭教育促进法给许多社会部门都赋予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和义务。不过,杨川表示,不同部门社会职能不一,参与热情难免不足,指导专业性也难以保障。
她建议,重视家庭教育促进法与其他法律、政策的衔接。一方面,注重家庭教育促进法与今后的终身教育立法、学前教育立法等相关立法的衔接,强化家长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另一方面,及时修改相关政策,如《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等,切实提升家长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她还建议,提升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为父母创造履职条件。一是畅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渠道,为家庭提供物质、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帮助。二是畅通城乡家庭教育服务渠道,扩大父母的选择面。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