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福建法院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绿荫”

2024-07-18 16:10:43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王莹

“这是全国最早使用的法槌——由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首创设计,并于2001年9月14日在庭审中首次使用,敲响了中国大陆庭审第一槌……”

今年5月30日,伴随着晨光,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30余名中小学师生代表走进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大门,参加福建省高院举行的“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开放日活动。

当天,在干警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大法庭、集约送达中心、图书馆等场所,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福建法院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同时,有效链接社会资源,不断汇聚司法和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提供综合全面保护,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绿荫”。

温情指导 筑牢家庭保护防线

近日,福州中院二审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黄某与妻子陈某婚后生下儿子小琦(化名),不久就因感情不和分居,小琦跟随母亲生活。分居期间,黄某长期不探望小琦,也不愿配合陈某为小琦办理小学入学手续,父子关系降至冰点。诉讼期间,黄某还转移了其账户内的大量存款,使得夫妻间矛盾更加尖锐。

“父爱的长期缺失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已经严重影响到小琦的身心健康,导致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主审法官表示。为此,福州中院依法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和承诺书,并委托“茉莉姐姐”对黄某和陈某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对小琦进行心理疏导。

最终,黄某同意放下与陈某的恩怨,在离婚后重新参与到小琦的成长过程中,定期与孩子视频通话、陪伴和接送。如今,黄某与儿子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小琦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2022年7月,福州中院与市妇联协作配合,打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茉莉姐姐”家事品牌。

“我们挂牌设立了‘茉莉姐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暨家事辅导调解中心,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力量,着力构建调解员、观察员、心理疏导员‘三员一体’的家事解纷平台,为涉未成年案件当事人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亲情修复等柔性司法服务。”福州中院少年审判庭一级法官林菁菁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厦门海沧法院积极推动“合作父母”教育,通过编制一套教材、创设两个课堂、配套三项制度,敦促离婚双方从对抗夫妻向合作父母转换,降低离婚纠纷对未成年人的身心伤害,唤醒和强调父母责任。

南平中院在全省首创“司法+家教”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百合花开”馨课堂,为家事纠纷当事人、困境少年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提供持续、科学的家庭教育成长理念和方法辅导,目前已签约23位家庭教育专家,参与课程学习达3700余人次,总学习时长达2.2万余课时。

近年来,针对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监护人监护失职、家庭教育不当等情况,福建法院扎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全省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997份,未成年人关爱提示卡1620份,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司法重塑 帮助问题少年走出“泥潭”

在福清市的“展翼之家”,17岁的小薛(化名)实现了蜕变。此前,他因抢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九个月,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万元。来到“展翼之家”后,小薛认真参与技能培训,学会12种中式面点的制作技术,还获得结业证书。

“老师说会根据我的表现,推荐我到市里的爱心企业就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干,好好生活。”小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给遭遇挫折的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一片全新的天地,2010年,福清法院携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创设以预防违法犯罪为前沿阵地、教育感化挽救为审判核心、技能培训及安置就业为后续保障的涉案未成年人综合预防帮扶的“展翼之家”,全面预防涉案未成年人重蹈覆辙,为涉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项长效保障机制。

“我们将部分思想波动比较大、日常表现反常、具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在校学生,以及处于半托管状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监测机制,同时,联合团市委、关工委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共同展开帮教工作。”福清法院家少庭庭长俞建秀表示。

同时,福清法院依托“展翼之家”开展涉案未成年人的判前背景调查,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司法矫治中心,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和不良心理矫治工作。

近年来,福建法院充分发挥帮教救助工作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方面的突出作用,动员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矫治帮扶,帮助陷入“泥潭”的青少年正视过往、立足当下、憧憬未来。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暴力化的态势,如何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至关重要。”林菁菁告诉记者。

福州法院与福建省第一所公办未成年人专门学校——福州市第四十三中学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与教育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专门学校学生进出校开展听证和风险评估,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回访跟踪,动态调整帮教内容,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坚强防线。

此外,针对案件中存在的在校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现象,泉州中院深化“院校警”联动,对未成年人休学、辍学等“异态学况”进行精准排查与跟踪保护,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监管,更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以法育人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3年9月18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银墙受聘担任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法治副校长,并以“学法用法 护‘未’成长”为题为800余名师生代表讲授法治公开课。

近年来,福建法院把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动法治副校长选聘、履职工作的落实。目前,全省共有965名法官(法官助理)在971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

同时,各地法院主动探索、丰富载体,依托学校教育主阵地,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普法品牌。

三明中院与共青团三明市委共同创建了全省首个“法院+团委+社工(志愿者)”的法治课堂——“红领巾法治课堂”,并发布成立青少年司法社工(志愿者)库,发布了首批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品课程”。

2023年5月,三明中院将“红领巾法治课堂”引入主题队会,通过直播方式邀请全市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线观看人数近4万人,点赞近2万次。

“我们录制了‘精品课程’的普法短视频,依托现场播放和视频号‘云’播放的形式,让青少年法治教育走进生活、走进乡村,提升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法治素养,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与家事审判庭庭长黄涛表示。

此外,厦门中院已经连续14年开展“小法官夏令营”活动,将“体验”和“科技”融入到青少年法治宣传;龙岩中院打造“岩法未你”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切实融入“六位一体”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泉州惠安法院推出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大版块工作,积极打造法惠“未”来工程……

“全省法院充分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因地制宜开展‘法护成长’未成年人关爱系列活动、‘千名法官进百校’活动,切实将法治种子深植于未成年人心中,进一步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敏介绍说。

据统计,2023年以来,福建三级法院目前已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000余次,受众近20万人。其中,开展模拟法庭100余次,参与庭审观摩的中小学生达2万余名;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00余次,覆盖500余所学校近15万名学生。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