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手机号码“二次放号”存多重隐患

2024-06-05 17:03:12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焦艳

近年来,手机号码不再局限于通信层面,而是作为一种身份验证,用于各类App注册、通知提醒、身份验证等服务。用户在通过手机号码享受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二次放号”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次放号”存在隐患

日前,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发布的视频中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该民警称,用户注销手机号码后,由于该手机号码会被运营商重新投放市场进行二次销售,新用户可能会通过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的方式登录到原用户绑定的应用软件,存在各种隐患。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表示,“二次放号”是指将已经注销的号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期后重新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在数量庞大的用户面前,手机号码属于稀缺资源。“二次放号”是应对当下码号资源紧缺、盘活闲置通信资源的必要手段,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对超过收费约定期限30日仍不交纳电信费用的电信用户,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暂停向其提供电信服务。电信用户在电信业务经营者暂停服务60日内仍未补交电信费用和违约金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终止提供服务,并可以依法追缴欠费和违约金。经营移动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可以与电信用户约定交纳电信费用的期限、方式,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原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电信服务规范》(2005年4月20日施行)规定,电话号码冻结时限最短为90日。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手机号码成为各种App服务的绑定工具。因此,当这些手机号码再次进入市场流通时,给用户、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均带来一系列麻烦。

在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看来,除存在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外,若原用户在注销手机号码后未及时向银行、贷款公司等机构更新联系方式,可能会错过还款提醒而导致贷款逾期。此外,新用户在使用二次分配号码时,也存在收到与原用户相关的贷款催款信息或电话,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受访专家说,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及相关行业来说,当新用户无法使用二次分配使用的手机号码进行注册时,不仅造成平台企业发展新用户受限,而且,因用户认证验证渠道错乱,极易导致用户相关信息泄露,造成企业形象受损。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当二次分配号码的用户无法注册相关行业应用账户时,不仅造成用户投诉量增加,同时导致码号资源回收再分配困难,影响号码使用率。

无法一次性解绑

在过去,手机号码还未被赋予诸多功能时,其二次启用对后续用户而言影响并不显著。目前,面对手机App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状,在手机号码注销环节实现“一键解绑”成为大多数用户的心声。一次性解除手机号码与所有平台和应用的绑定关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操作便捷性,也能有效降低因遗漏解绑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证通查2.0”部分功能升级,支持查询的互联网应用账号的注册情况从此前的11家增加到16家。同时,还新增“解绑/投诉一键跳转办理”服务。用户填写本人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后六位和验证码,就能查询到主流互联网App和网站的账号注册情况。目前,实现“一键解绑”所有App注册信息仍面临困难。

北京策略(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含会认为, 尽管运营商会在号码重新放号前清理其原有服务,但他们并不掌握这些号码与其他第三方平台账号的绑定情况。同样,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无法掌握该手机号码是否已注销或更换机主。这也是用户注销手机号码后,运营商不能清除所有第三方数据的原因所在。

建立数据联通体系

有业内人士认为,为避免安全隐患发生,用户自身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号码绑定服务的主动管理意识。

如注销手机号码前应及时解绑所有应用软件,尤其注意支付宝等金融类应用软件、微信等社交类应用软件、12306等购票类软件、淘宝等购物类软件、网盘和邮箱类软件的解绑,同时注意修改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

孙含会认为,企业是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重要责任人。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企业须主动作为,自觉履行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帮助消费者堵住“二次放号”造成的诸多“漏洞”,让消费者安全无忧消费。对于彻底解决“二次放号”的相关问题,孙含会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起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联通体系,通过实时掌握手机号码的注销情况,及时解绑相关互联网账户,从根源上保障原用户与新用户的权益。

此外,电信运营商在解决“二次放号”问题上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彻底清除前任用户的使用痕迹,降低对新用户的潜在影响,还应当尊重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当回收的手机号码重新启用时,电信运营商应当根据服务合同,告知新用户该号码属于二次分配号码,提醒新用户可能带来的不便或损失,并尽可能消除该号码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当加强手机号码注销与注册的监管,严防用户信息在这一环节泄露。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