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翟小功
在办理三亚某投资公司与田某光等52人商品房预售合同系列纠纷中,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案件分派给调解团队。经过承办法官陈太洪耐心释法说理,采用独任审理方式开展诉前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创新“诉前调解+独任审理”模式,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两个工作日,实现了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结,这是三亚中院加强诉源治理,高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双提升”的生动实践。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延伸。近年来,三亚中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新格局,让司法服务做加法、矛盾纠纷做减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三亚争创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贡献司法力量。
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2024年5月9日上午,三亚市召开控减三亚万人起诉率专题会。会议指出,全市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调查研究,精准分类施策,突出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将万人起诉率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
诉源治理工作是人民法院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抓好诉源治理,“治”是重点,首要是“防”。三亚中院不断完善诉源治理机制,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三亚中院主动就深化诉源治理工作调研并提出7项建议,得到市委充分肯定。”三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光亲表示,在前端参与治理环节,持续深化“法官+网格”点对点包干对接,指导并参与调解员、网格员的纠纷调解工作,成功调解、化解纠纷1245件,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同时,主动与各调解组织对接,就基层调解组织在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人民调解员培训讲解协议规范制作、司法确认程序、调解注意事项。
据了解,全市法院各派出人民法庭因地制宜成立乡村法治服务中心,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海棠湾人民法庭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为群众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崖城人民法庭深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聚焦专职、能动、规范工作导向,指导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打造双向式、多层式、问诊式指导调解工作新范式,工作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
扎实推进繁简分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于2018年4月组建全省首个速裁团队,通过智能分案系统设置科学合理分案机制,逐步形成“立案初次甄别、速裁团队审前排查、复杂案件谨慎退出”的繁简分流机制,这一做法获评2020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优秀创新案例。
自2021年起,三亚中院作为全省“分调裁审”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探索全类型案件繁简分流、“速转、速送、速调、速审、速判、速结”的审理机制,速裁团队分流全院50%以上的民事案件,平均结案天数为44.2天,比全院民事案件审理天数缩短一半。
加强诉调对接工作
在办理房屋征收补偿临时安置费案件中,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及时介入调解,联动各部门开展纠纷排查,推进解决包括该案在内的近200名被征收人的过渡安置费支付问题。
近年来,全市法院联合司法局等相关部门,不断扩大诉前调解“朋友圈”。2023年新增“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老兵调解工作室”等8家诉前调解机构在中端止争于诉前,全年累计委派调解纠纷26579件,成功调解纠纷12676件,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分流率达94.86%,位居海南省基层人民法院首位。
2023年10月,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签订《关于建立中小企业领域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合作备忘录》,双方合作建立执前督促调解办公室,并在执行事务中心开设执前督促调解窗口,制定《执前督促调解实施细则》,探索执源治理。
记者注意到,三亚中院正在建设三亚市诉调对接服务中心大楼。大楼占地9.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诉调对接服务中心、相关单位及调解组织的服务窗口、调解用房、信访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室、电子卷宗扫描室等用房,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
在推进诉调对接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三亚中院提前谋划、推进“软件”工程,草拟《三亚市诉前调解中心建设方案》,提前谋划调解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确保诉调对接中心能够在建好后第一时间投入运转。
投入启用后,三亚中院诉调对接服务中心将聘用专职调解员、调解文员,并吸纳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机构进驻,按下诉调对接“快进键”,跑出多元解纷“加速度”,充分发挥其作为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重要一环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2024年4月22日,三亚中院会同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召开诉调对接工作座谈会。4月28日,三亚中院会同市司法局等单位召开第二次诉调对接工作座谈会。通过两次座谈会,进一步完善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多元化解。
“近年来,全市各个人民调解组织、品牌律师工作室为两级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光亲在第二次诉调对接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三亚中院将与市司法局协同履职,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前沿阵地作用,持续推动“诉调对接”走深走实,为提高诉源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变“单打独斗”为“府院联动”
在上海某建设公司与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判决天涯区政府支付1.19亿余元。进入执行阶段后,三亚中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多次召开听证会,并向天涯区政府发出司法建议。
针对司法建议中指出的问题,天涯区政府深入分析研究,立即作出回复,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履行义务。同时,吸取教训、认真总结,结合司法建议的指导内容,按照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原则,带头践约守诺,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对规范行业行为、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三亚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潘文壮表示,一直以来,三亚中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探索“执源治理”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融合新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府院联动”,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
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注重司法建议“防风险”“治未病”的作用,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其中关于市综合执法局海棠分局行政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工作存在问题的建议引起该局高度重视,该局根据法院建议完善办案流程及责任制度,实现标本兼治。
“在执法办案中,全市法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示范调解或示范审判,引导当事人按照示范案例行事,力促‘同事同解’。如2023年发生多起侵害‘红蜻蜓’‘荷花’等商标权纠纷案件,通过示范案例带动得到化解,知识产权案件受案量同比下降36%。”张光亲表示。
据了解,三亚市两级法院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作为源头化解行政纠纷和解决行政诉讼“两高一低”问题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坚持重大行政争议“信息互通、问题共研、争议共调、滥权共管”的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
2023年10月,三亚中院推动各区成立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天涯区区长陈潇率先参加2起补偿安置案件的庭前调解工作,并达成和解协议。同时,海南省人民政府将这2起案件作为府院联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正面典型案例在全省通报。
之后,全市各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迅速转变“不敢调”“不愿调”“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思想,2023年第四季度与法院共同化解49件行政争议案件,案件调撤率达37.5%,较前三季度高出25.83%。
2024年,三亚中院将加强府院良性互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增进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持续开展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各项工作,大力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预防化解延伸,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