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周宵鹏 见习记者 李雯
诉源治理是一项多方参与的系统性综合治理工程,从形成、完善到最终发挥实效,需要司法、行政和其他社会主体之间通力配合、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只有各类解纷力量齐抓共治、各司其职,建立多维度、齐参与、相配合的多部门联动工作体系,才能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河北法院系统不断探索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借助行业优势和专业力量,建立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再深化、再提升,持续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努力交出诉源治理高分答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密切加强交流合作,最大限度整合基层调解资源,激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潜能,促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行业内、企业单位得到实质性化解,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024年2月27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河北省“总对总”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总对总”机制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高效化解纠纷、减轻群众诉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据了解,河北高院已与12家省直单位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和诉调对接机制,覆盖劳动争议、证券期货、金融消费、银行保险、知识产权、价格争议等领域。
“总对总”工作部署开展以来,河北高院陆续与合作单位签订在线多元解纷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统一程序运行规则,各中、基层法院普遍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落地文件。在制度建设引领下,大量行业调解力量入驻“冀时调”平台,现有“总对总”调解组织465家,调解人员2039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总对总”共调解案件70849件,调解成功64603件,调解成功率达91.18%,调解成功案件数比2021年增长351%,比2022年略有增加。
“下一步,河北高院将持续深入推进‘总对总’工作,加快推进‘总对总’‘分对分’‘点对点’多元解纷格局形成,深化与合作单位的衔接联动,在做实指导调解工作上下功夫,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河北高院相关负责人说。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我已经做好打几个月官司的心理准备,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欠薪工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某小区保洁员左某芬激动地说。
左某芬等9人在滦平县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的小区内从事保洁工作,后因该物业公司退出小区物业,左某芬等9人不再为该公司提供劳务,物业公司尚欠左某芬等人部分工资。经多次催要,该物业公司仍不予支付,左某芬等人向滦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滦平县法院收到立案材料后,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委派“总对总”对接单位滦平县总工会进行诉前调解。总工会工作人员接受县法院委派后,立即开展调解工作,通过多次分析利弊,析理说法,双方从最初的互不相让到最后相互理解达成和解协议。
近年来,滦平县法院持续推动做好“法院+工会”联席联动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充分发挥“法院+工会”在劳动争议纠纷中的调解优势,进一步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用心用情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彰显司法温度。
在廊坊市,法院则将重点放在矛盾纠纷复杂多样并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金融领域。“我们与市司法局配合,指导银行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培训、考试遴选等方式储备了170名人民调解员,还委托人民银行廊坊中心支行设立优秀金融法务人才库,形成金融纠纷诉前调解的优势力量。”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大壮介绍。
2020年9月,廊坊中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原廊坊银保监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廊坊监管分局)等部门紧密协作,在河北率先成立银行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法院建成首家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创立“1+1”金融纠纷案件多元化解模式,筑起“成案前”“成诉前”两道化解防线。廊坊市两级法院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银行卡纠纷案件、一审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同比均明显下降,案件源头治理初见成效。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被告任丘市某公司多次向原告邯郸市某公司购买货物,原告按约定多次向被告供应货物,但被告未及时结清货款,原告多次催要未果,遂向任丘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工作人员审查时发现本案案情简单,权利义务明确,诉前化解解纷成本更低。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本案委派给商会调解员。商会调解员收到案件后,进一步向原告、被告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欠款,纠纷圆满解决。
2023年以来,任丘市法院深挖“法院+商会”解纷潜能,与市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总对总”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商会参与法院涉企纠纷化解新模式。与市工商联联合全市六家行业协会设立法院商会调解室和六个派驻商会法官工作站,发挥商会专业化优势,实现“商人事商人解,行内人管行内事”。
同时,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效纳入法院工作大局,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借助“法院+商会”桥梁纽带平台,做好纠纷化解的同时抓好事前预防服务,帮助民营企业降低法律风险,提升应对法律风险能力。
“我的钱终于要回来了,感谢法官的辛苦付出!”杨某来到邢台市清河县人民法院,向法官表达感激之情。
杨某是清河县王官庄镇的汽车零部件从业者,其多次向山东淄博的耿某销售产品,但耿某一直拖欠杨某货款2万余元,杨某随后诉至清河县法院。被告耿某起初以各种理由消极对待调解,后经办案法官和清河县汽车零部件纠纷化解中心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劝解,耿某最终同意还钱,此案案结事了。
为满足企业纠纷多元化解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清河县法院联合县司法局、县汽车零部件总会、王官庄镇政府,在王官庄人民法庭专门成立汽车零部件行业纠纷化解中心。目前,已有效化解汽配行业内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130余件,审结与汽车零部件相关案件60余件,无一上诉。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法官张亚利来到村里后,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又帮助村干部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这起纠纷中,村民不仅没起诉,还要回了承包款,这得益于岳庄村法官工作站的设立。”沧州市吴桥县曹洼乡岳庄村党支部书记梁学庆感慨道。
在一起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中,10名村民将42亩耕地承包给温某,并与其签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但温某一直拖欠土地流转费,村民多次催要无果后产生纠纷。张亚利先后4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纠纷解决。
在诉源治理前端,吴桥县法院大力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工作,不断延伸司法服务保障触角,切实从源头减少诉讼案件数量。同时,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吴桥县法院建成涉物业、旅游、金融等7个特色法官工作站,为群众送上接地气、零距离、心贴心的司法服务。
此外,吴桥县法院与县工商联、妇联、杂技行业协会、物业行业协会等部门对接,分别建立涉企纠纷、婚姻家庭、杂技产业、社区物业、金融借贷5个类型化调解组织,通过将纠纷分流给专业化调解组织,不断提升解纷专业化水平,依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刘某、李某、孔某为同村村民,刘某与李某承包土地相邻。孔某承揽用无人机为李某的麦田喷洒除草剂的业务,由于喷洒不当,致使刘某的200棵桃树出现中毒现象,造成桃子减产,刘某起诉李某及孔某赔偿其经济损失。
衡水市饶阳县人民法院结合案情,将此纠纷委派给饶阳县价格认证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法院工作人员与价格认证中心调解人员通过耐心细致地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某与孔某赔偿刘某经济损失2.1万元,并当即兑现。
据了解,饶阳县法院与县公证处成立诉调对接服务站,充分发挥公证制度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中的职能优势,推动社会解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法院审判执行质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诉调对接服务站也是饶阳县法院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项创新举措,各方共同打造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效能集成的诉调对接合作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高效、便民的调解服务,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