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 开展“四心”主题实践

全面推进“三项新机制”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4-06-05 16:42:18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文 | 陈锋

image.png

图为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陈锋

2024年,吉林省公安机关全面落实“围绕一个中心、聚焦两大任务、构建三大体系、打造四个警务”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项新机制”(即党建引领“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和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白城市公安机关全面部署开展“聚同心、汇爱心、入警心、安民心”的“四心”主题实践,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白城实践中焕发生机。

持续深化“警地融合”

以资源整合、联动共治聚同心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实践路径,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群防联治作用,变“单打独斗”为“多方联动”。对此,白城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资源分散、合力不足等问题,以深化“警地融合”凝聚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共同意愿,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行“六长融合”模式。整合派出所所长、警长、民兵连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力量资源,建立健全日沟通、周研判、月例会、季报告机制,推行积分奖励、荣誉激励、信用鼓励办法,激发网格长、单元长、楼栋长工作热情,合力开展风险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群防群治联创等工作,形成党建引领、上下贯通、融合联动、群策群力的共治合力。新城家园小区有166栋居民楼、2.8万余名居民,属地公安机关组织“六长”推进自治预防、互助联防、多元共防,实现“小纠纷不出楼栋、微矛盾不出小区、大问题不出社区”。目前,全市共联合排查风险隐患440余处,调解矛盾纠纷112起。

推行“三局两院”进网格模式。推动全市2359个社区警务室(站)实战运行,999个社区警务团队常态运转,9146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属地公安机关为试点单位,依托社区警务站,推动公安、司法行政、城管、法院和检察院工作人员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发动居民小区的老党员、退伍军人、物业人员等组建“义警”队伍,建立“群众说事点”,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违建整治、帮教管控等工作;借力社区书记直播平台,联合打造“警务直播话平安”栏目,通过线上丰富多彩活动,向辖区群众宣讲户籍业务、法律常识、反诈案例、消防安全等内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行“六位一体”模式。大力发挥公安局长兼任政府副职的组织优势,统筹公安、司法行政、统战、交通、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资源,推动驻村(社区)辅警兼任人民调解员、宗教协管员、公路巡查员、退役军人事务员和网格员,既解决各家单位共同面临的人力短缺、保障不足、合力不强等难题,又以“赋能增薪”的方式调动辅警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村(格)一警”工程升级版。

全力抓好“警民融合”

以走近群众、拉近感情汇爱心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对此,白城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基层民辅警与群众不亲不近、不冷不热的问题,以“警民融合”推动全警上下深入基层、沉在社区,积极投身爱民实践中,让公安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领导带头下基层。推动全市313名领导干部常态联系社区,153名机关警力下沉支援派出所。通过“局长包片、所长下片、机关蹲点”等方式,组织全警上下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全面采集“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建立“捆绑”考核、双向问责、评先选优等工作机制,落实好结对帮扶联系、重点守护机制,把“温暖、服务、帮扶”做到位,确保下沉工作不走过场,支援警力不添乱。

进圈入群集民情。大力组织民警进入网格管理群、小区业主群、行业联系群,实时“在线”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320条,解决问题430余个。主动对接美团、饿了么、顺丰、京东等企业,研发“鹤乡平安驿站”微信小程序,发动14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成为信息员,发挥其接触群众多、活动范围广的优势,以“随手拍、随时发”形式,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可疑情况、苗头隐患和案件线索。自2023年7月,“鹤乡平安驿站”微信小程序运行以来,共收集各类信息600余条,化解纠纷50余起,整改隐患60余处。

积分奖励促融合。以属地公安机关为试点单位,探索建立赋分实施细则,鼓励群众通过协助入户走访、排查纠纷、提供线索等方式获取积分,在域内超市、理发、洗浴等商业场所兑现消费,用具体的激励措施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累计获取各类信息302条,协助破案3起,抓获网逃人员8人,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大力推动“典型引领”

让服务理念、为民情怀入警心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更是根本工作路线。白城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基层警务工作中存在的不想做、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动员全警厚植朴素的爱民亲民为民情怀,广泛培育践行和发展优秀派出所,特别是以1959年荣获全国政法战线“十面红旗”的洮南市公安局富文派出所为标杆,把“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理念传承下去,深植于警心,落实到行动。

推动先进典型引领。组织“人民满意派出所”评选活动,在每个县(市、区)公安局打造标杆所,选树爱民典型民警、辅警,评定命名优秀警务室(站),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不断弘扬爱民亲民为民情怀。

推动业务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先进典型现身说“法”、执法能力培训班、群星微讲座、老带新“结对帮”等活动,抓好群众工作、执法办案、便民服务能力培训,确保“敲得开门、唠得上嗑、交得了心、除得了患”。2024年3月,邀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原胡力吐派出所所长刘德彬等先进典型向全市派出所民辅警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受到广大民警辅警一致好评。

推动保障支撑到位。加强基层警力、装备、经费保障力度,推出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倾斜政策,明确要求派出所民警表彰奖励占比不低于县级公安机关总数40%,干部提拔重用占比不低于县级公安机关总数50%,树立在派出所也能脱颖而出、发光发热的鲜明导向,让派出所成为民警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加快推进基础管控中心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双十工程”,把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管控治安要素和防辖区发案、防涉稳事端、防治安事故的“一管三防”上来,让派出所民警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耕作于社区、专心于预防。

扎实推进“平安白城”

以实际成效、群众满意安民心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宁?白城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群众所急所忧所需所盼,把派出所工作体现在化解民怨、解决民忧、赢得民心的全过程中,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推进社会面协同管控。发挥警务工作站、移动警务仓作用,综合履行接处警、治安巡防、交通管理、视频巡查、应急处突、法治宣传、便民服务七项职能。健全派出所社区巡防、交巡警街面巡防、特警驻点巡防模式,重要节点、重大行动期间,开展武警、特警、交巡警三警联勤联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2024年以来,白城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9%、5%。

推进“双百行动”。统筹开展“百日入户走访保平安”专项行动和“九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三长”包保,交叉互检机制,切实消除群众身边的矛盾风险和安全隐患。目前,累计入户走访31.4万户、62.5万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13起;检查“九小场所”2.4万户,整改风险隐患3946处。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警多能”要求,以“一窗通办”改革为切入点,依托政务大厅、派出所、街面警务站,分别打造成为便民服务的“旗舰店”“连锁店”“便利店”,持续深化延时办、预约办、网上办、上门办等便民举措。2024年以来,全市综合窗口累计服务群众4.5万余人次,群众办事时长平均缩短60%。坚持“民生无小事、小案不小看”理念,组织开展民生小案攻坚,全市“盗抢骗”等侵财类案件破案率、打处数、挽损数分别同比提升5.7%、17.6%、132%,真正做到办好为民小案件,弘扬爱民大主题。

作者系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