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朔州市平鲁区司法局因人施“矫” 开创社矫工作新格局

2023-05-04 19:12:06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白楚玄

试点绘画心理疏导活动、开展针对性的个案矫正、建立终身负责的社会适应性帮扶……这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司法局为真正实现“管得住人、矫治得好”的目标,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书写的具有“平鲁特色”的矫正管理答卷。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和《山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有效性,平鲁区司法局始终坚持重塑人生的理念,采取多种教育帮扶形式,‘对症下药’开展心理矫治,因人而异制定矫正工作方案,努力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和效果,促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回归社会。”平鲁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泽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因人施“矫”解开心结

“小魏工作认真,能吃苦肯干活,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这是来自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东露天矿同事对小魏的评价。

此前,小魏是个“问题少年”,时常逞强斗殴,20岁时就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缓刑考验期内,他来到平鲁区司法局井坪司法所报到接受社矫。“总感觉他没有敞开心扉,交流时眼神闪烁,说话吞吞吐吐,思想汇报时也能感觉到他闪烁其词。”小魏入矫之初,时任井坪司法所所长马海英很担心他的状况。

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始终是平鲁区司法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设身处地为矫正对象着想帮困解难,心理疏导也是重中之重,纠正矫正对象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重拾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马海英表示。

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苏保华,决定从绘画心理分析师的角度开展工作。在为小魏做了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和人格量表后,她通过“房树人”绘画心理疏导模式,了解小魏的内心世界。“绘画其实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反映,能更进一步了解到人的成长过程和人格特征,帮助走进他的内心。”苏保华告诉记者。

根据“房树人”绘画分析和心理测评报告,马海英、苏保华和同事们一起为小魏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和亲情帮扶。最终,心扉逐渐被打开,小魏慢慢找回自信,家庭关系开始和睦,并走上工作岗位。

通过平鲁区司法局和下辖各司法所一次次的工作,使包括小魏在内的矫正对象在感受刑事执行严肃性的同时,也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社会的温暖。

这样的关心和帮扶并不罕见。近年来,平鲁区司法局按照矫正对象的年龄、性别、矫正类别,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及时调整矫正方案,落实心理帮扶,并建立“一人一档”心理健康档案,不仅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客观认识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顺利回归社会,还进一步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再犯罪,提升社区矫正效果和质量。

马海英和同事们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手抓,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做到思想教育监管从严、生活家庭关心到位,确保平鲁区司法局从未发生过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虚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依靠社会力量进行适应性帮扶

2022年11月19日,平鲁区司法局举办了一场见面会,见面会的出席人员包括企业代表、社区矫正对象以及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

image.png

图为朔州市平鲁区司法局举办“两类”人员安置就业见面会现场

李泽华在这场见面会上,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意向和职业技能,积极向山西森杰服饰有限公司推荐对口就业的人员。

“我们愿意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你们发挥本领,认真踏实工作。”山西森杰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勇对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到服装厂工作表示欢迎。

在这场见面会上,社矫对象也向招聘单位咨询了具体细节,最终4人找到满意工作。

社区矫正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在认真悔罪的基础上,帮助社矫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杜绝重新犯罪,始终是平鲁区司法局工作的重点。

在李泽华的带领下,司法工作人员通过加强与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的协调,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社矫对象的自身素质、就业能力。

工作不止于此。马海英等人还通过和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切实帮扶矫正对象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保障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平鲁区司法局还对已解除矫正的人员实行“一对一”长效帮扶,为他们排忧解难。

据悉,2022年以来,平鲁区司法局通过技能培训、安置帮扶就业等方式,让多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创业,开饭店、汽车装潢店、超市、汽车维修等。两名未成年矫正对象在解矫后重新走进学校,30多户家庭困难人员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5名矫正对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顺利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紧紧依靠社会力量进行社会适应性帮扶,支持引导就业,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生活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积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顺利回归社会,充分体现出社区矫正教育人、改造人的优越性。”李泽华表示。

智慧加持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罪犯社会适应状况分测验(COPA-SA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焦虑问卷(STA)”“阿森斯失眠(AIS)”……点击“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的“刑事执行与应急指挥平台”模块,即可进入面向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试的数字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模块中,可以根据矫正对象的精神状态、自杀风险评估、心理问题、行为习惯等进行评估,动态生成矫正人员心理档案,帮助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矫正方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矫正对象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生活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风险。

这是“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的一部分。近年来,平鲁区司法局按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全力打造“智慧矫正中心”,以“山西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为支撑,将所有社区矫正对象的手机App、自助矫正终端、监控设备都同步联网,构建了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精准监管网络,实现了人像识别、定位监管、远程点验、移动执法、智能报警、自助报告、远程教育等功能,平台对矫正对象进行精准分析、自动预警、辅助决策,避免了执法监督漏洞,从而有效防止了风险隐患的产生,极大地节省了管理人力和时间成本,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如今,打开“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即可实时显示社区矫正在册人数、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矫正类型占比等数据,还可点击进入档案管理、监督管理、执法审批、教育帮扶等模块进行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执法审批则包含了请续销假审批、执行地变更等对内管理和提请治安处罚、提请逮捕等对外提请功能。教育帮扶实现了制定矫正方案、组织集中教育、个别谈话教育等网上进行。平台实现了共用共享,数据实现了实时传递。”平鲁区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此外,平鲁区司法局还综合运用智能化技术,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突击核查的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息化核查,对重点人员实行24小时随机查控,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措施实。

“社区矫正实现持续安全稳定。”李泽华表示,“未来,区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大探索‘智慧+心理’社矫力度,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做到标本兼治,开创社矫工作新格局,为推进平安平鲁、法治平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