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申东 通讯员 王志刚
全市1300余名民警全部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法制部门民警取得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占法制人员比例达到68%,375项权责清单在警种部门全覆盖,7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53个智能案管室保障执法监督工作规范运行,群众对警情处置满意度达到95%……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果。
2022年8月18日,吴忠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组织全市法制民警到同心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学习涉案财物管理运行工作经验。
近年来,吴忠市公安机关始终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聚焦法治公安建设目标,在强化执法保障体系、严格执法监督体系、压实执法责任体系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法治公安建设迈上新台阶,吴忠公安执法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
常态化开展法制大练兵
吴忠市公安始终锚定群众需求和执法实际,把法治保障纳入法治公安建设体系之中,研究出台《吴忠市公安局法治公安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年)》,从政治、组织、队伍、人才、制度、科技等方面保障法治公安建设行稳致远。
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吴忠公安始终坚持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放在重要位置,实体化运行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18名处级干部主动接受述职评议,为严格执法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执法者必要先守法才能让群众信法,为了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队伍,该局常年开展法制大练兵活动,围绕警情处置、巡逻盘查、人员缉捕、案件办理等基层一线最常见、最容易出问题的执法环节,分警种开展实战案例评析、练兵比武竞赛、模拟法庭审判、电子卷宗评比、专家法治讲堂等培训活动,常态化开展现场处置、调查取证、侦查讯问、警务技能等实战模拟训练,基层一线民警现场执法实战技能和规范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吴忠市公安机关常年开展法治之星、法治尖兵评选活动,为严格执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民警因执法问题被投诉率同比下降了9.2%。
实践中,吴忠市公安加强法律政策的研究,通过制定办案规范、案例汇编、执法指引,及时防范堵塞执法漏洞,教科书式执法越来越成为民警的执法日常。
对案件全过程监督追踪
“现如今,办案不仅是减负,还提效,只要嫌疑人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人身安全检查、信息采集、人员看管,全部由中心的民警负责,一改以往办案民警一包到底的现状,执法突出问题也明显下降。”正在利通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移送案件的盐池县公安民警马飞说道。
日前,盐池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是吴忠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成功事例。
聚焦“警情、案件、人员、物品、场所、卷宗”六大执法核心要素,紧盯“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键环节,率先在全区实现县级“一站式”“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覆盖,经验做法走在全区前列。
围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维,探索建立了立体化三级执法巡查监督网络体系,实现了对案件从受理到办结的全过程事前监督、预警提示,追踪整改、督办提示、约谈提醒,超期受立案连续3年“零发生”。
突出内部制约与外部协作两个重点,通过廉政风险防控、案件质量评查、实体化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探索推行检察数据逐案对账机制,推动执法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嫌疑人明确的行政案件结案率达到92%,结案率排名全区第一。绝对不诉、存疑不诉、纠正违法实现了“三降”目标,执法公信力明显提升。
此外,盐池县公安局持续深化“阳光警务”工程,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事项580条,行政处罚事项1140条。试点开展“阳光执法告知”行动,累计发放阳光告知卡8754张、发送告知短信十万余条,告知率达到99%。不定期开展警情、案件回访工作,回访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到95%。同时,还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检察监督、监察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编制交管部门柔性执法事项清单,2022年,吴忠交管部门累计对1680个违法对象适用首违不罚举措。
2022年4月12日,吴忠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民警陈娟(右)在盐池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查该局执法巡查监督工作落实情况。
“自2021年推出《违法停车温馨提示单》以来,广大驾驶员规范停车的意识显著增强,警民关系更加和谐。这也是我们通过柔性执法的方式让被管理对象体验到执法温度的一个具体举措,从而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吴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二大队大队长朱正良说。
编制执法权责清单明晰边界
近年来,吴忠市公安机关不断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建设,成为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2022年,吴忠市公安局研究出台了《吴忠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4+N”执法责任体系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政治责任、办案责任、监督责任、责任追究“四项责任”,建立覆盖各层级、各单位、各岗位执法责任划分、认定、追究、保护等N项机制,全面构建系统严密、权责明晰、公平合理的“4+N”执法责任链条,着力解决了明责不清、定责不力、问责虚化的问题。
“只有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确立起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吴忠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马静云说。
明晰权责边界,编制执法权责清单,细化权力和责任清单8类375项,细化了120个高风险执法岗位操作标准和流程,完善刑事管辖分工,率先推动派出所“两不办”机制,让民警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该怎么去为,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刑事案件立案率同比下降25.4%,破案率同比上升了9.96%。
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为了防止民警滥用手中权力,出现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案事件发生,修订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机制,以问责倒逼履职,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坚持强化责任心与调动积极性相统一,大力推行执法办案积分制,将67个执法办案单位298名民警纳入执法办案积分制管理,实现了民警多办案、办案好、能办案的良性发展局面,鼓励民警认真履职、积极履职。截至目前,全市因积分突出给予6名民警记功嘉奖,3名民警得到提拔重用。
紧盯执法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抓紧抓实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加强情况通报、案例公开、警示教育,确保记录、通报和追责落地。
严管应当与厚爱并重,为了鼓励民警担当作为,防止民警在执法中因不实投诉举报或不实网络舆情受到侵害,出台《吴忠市公安机关不实投诉、举报澄清正名实施办法》,成立投诉维权工作中心,强化投诉维权工作服务保障,让民警敢负责、能尽责、真担责,提升民警工作积极性。2022年,全市共出台澄清正名、履职免责纠错制度5个,依法打击处理民警被侵权案件26起,有力维护了民辅警合法权益。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