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建机制 强队伍 搭平台

浙江多措并举赋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

2022-05-18 10:15:40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本刊记者 陈东升 王春 通讯员 吴攸

  浙江是民营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大省,也是知识产权大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纠纷日渐增多。在案多人少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纠纷需要更多化解渠道。

  近年来,浙江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依法、及时、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通过各类多元解纷机制立案前共处理知识产权纠纷21536件,其中调解成功6794件,调解成功率达31.55%,立案后共处理知识产权纠纷14085件,调解成功率达25.61%。

  多方协作构建保护格局

  2016年底,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市政府在全省地市层面率先建立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市监局、市文广旅局、市版权局(市委宣传部)、市律协、市仲裁委、市知识产权协会等,由联席会议负责开展温州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第三方参与工作,完善第三方参与机制,制定、解释相关规则等。

  同时,引入专利代理人、律师、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打造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第三方调解平台(温州市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并主动融入浙江ODR平台(即“浙江解纷码”),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目前调解中心共有调解员117位,近五年诉前调解收结案707件,调解成功33件;诉中调解收结案3230件,调解成功1960件。

  针对KTV批量维权案件,温州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实行损害赔偿总量控制,遏制小权利人过度商业维权,同时借力市县两级文广新局和行业协会,积极引导中国音集协和温州本地娱乐行业协会达成许可收费协议,推动大量潜在的KTV音乐作品放映权纠纷等在诉前化解。

  2021年4月,杭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市司法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创立。调解员队伍由律师、专利代理师、专利审查员等组成,主要受理法院、行政机关委托或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相关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调解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就像是知识产权这个大家庭里的“老娘舅”,当家里人出现矛盾了,他们就把大家请到一起,坐下来好好聊聊,评评理,努力解开双方的矛盾心结。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会同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备忘录》,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合作协议》,建立诉调对接等机制,完善多途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联合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依托智能平台建立“司法机构+调解中心”“云联调”机制,实现高质高效化解知产纠纷。

  无独有偶,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与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共同签订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合作协议。

  这样引入专业调解机构,双方合作建立符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需求的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机制,依托调解中心专业调解机构职能和司法专家智库资源,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纠纷解决渠道,形成诉源治理工作制度健全、机制运转顺畅、调解组织管理规范、调解程序合法公正、调解队伍专业稳定的工作格局,依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助力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从当地特色产业入手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浙江不少地区先行先试的选择。

  绍兴市柯桥区有中国轻纺城的美誉,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这里交易。图案设计作为提升纺织品价值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引发图案版权矛盾纠纷。柯桥区人民法院此类案件受案量较大,但由于缺乏图案查重途径,法官在调解、审判过程中遇到了花样侵权无法海量比对、无法有效认定创新、裁判说理繁琐难懂等痛点,继而引发市场经济秩序被扰乱、创新活力难蓬勃、诉源治理受影响等诸多问题。

  2021年4月,由柯桥区人民法院与柯桥区市场监管局合作研发的全国首个“版权AI智审”系统正式面世,依托“中国纺织面料花样版权数据中心及AI系统”进行图片溯源,系统中已有10.3万余张浙江省版权局登记的美术作品作为溯源数据库。系统开发了单图溯源、创新比对、相似比对三项功能,分别应对单图溯源模块、创新比对模块、相似比对模块三种不同诉讼场景,着力版权保护中花样版权原创情况难查、创新程度难定、事实认定难断、市场秩序混乱等司法痛点。同时系统现嵌入全省法院办案办公平台、卷宗管理系统、智慧庭审系统,全省法官可以在办案、办公、庭审中直接调用版权AI智审模块。

  在台州市天台县,针对汽车用品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频繁问题,天台县人民法院于2021年4月在苍山人民法庭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以咨询服务、风险预警、法制宣传、调解纠纷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司法服务。

  立足知识产权“一件事、跑一点、跑一次”,以服务中心为平台搭建两级法院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平台,根据管辖法院的授权委托,服务中心安排专职知识产权调解员组织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对调解成功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由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当事人要求司法确认的案件,由管辖中院予以司法确认。

  数字赋能解纷提质增速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知识产权案件、国际商事案件不断增多,而这两类案件多为异地侵权,当事人诉讼成本较高。因此,一个能打通时空阻隔的平台对于保障当事人特别是外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来说“时不我待”。

  2020年6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委员会携手共建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云平台成功整合贸促系统、知产保护机构等政企资源,推动中国贸促会杭州调解中心、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入驻云平台,形成专业调解力量;对接市中小企业协会等特邀调解组织,邀请全市49家律师调解工作室统一入驻,开展线上知识产权委托调解、市场化调解工作。

  云平台实行线上远程调解,通过设置“智能分案”功能,按照知产“类案匹配”标准,自动分配给专业调解员。通过推送调解告知书、短信和统一来电显示等形式告知纠纷双方参与调解。创新开发在线云呼、案例查询、在线签署协议等多种数字化功能,借助浙江解纷码等平台,实现跨域调解、签名确认、撤回起诉、司法确认等流程线上推进,大大提高调解效率。截至目前,受理知产案件已覆盖全国(含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个案最短调解用时仅1天。

  此外,云平台还打造典型案例资源库,逐案推送参考案例,评估纠纷处理结果,平衡当事人心理预期。推动系列纠纷、类案纠纷联动化解,法院选取典型案件作出示范判决,引导云平台参照调解提高成功率。

  宁波市鄞州区有1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它们是经济发展“弄潮儿”,同时也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0年12月,“鄞州知产小管家”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会集了16位来自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民调解员、专职律师、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同时还邀请鄞州区1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入驻。通过小程序的“多方连线”功能,企业代表、行政机关、专家学者、调解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可以同时进行线上交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探索“行政+司法+学者+社会”的多元化体系。



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