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2025-04-15 16:08:18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原标题:“举牌”等新型网络文化暗藏色情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法治日报记者 赵晨熙

作为新一代“数字原住民”,未成年人“触网”已是常态。网络世界在极大拓展未成年人视野的同时,也暗藏各种风险。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色情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近期,有媒体起底了隐匿在网络“举牌”背后的色情暗流。在表面热闹的背后,深藏着买卖淫秽色情图片和视频的利益链条,其中更有不少未成年人的身影。

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依托网络平台发生的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呈高发态势,由于不局限于现实空间,侵害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且与“举牌”等新型网络文化交织蔓延,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她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网络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等问题的规定,加大惩处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擦边“举牌”侵袭未成年人

只需花费几十元,就可以在身体隐私部位写上买主定制的名字或内容,若再增加金额,还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近期,有媒体曝光,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举牌”已经从单纯的互动形式,异化为网络色情的一种手段。

“举牌”原指在Cosplay(角色扮演)、漫展等活动中,参与者手持印有特定信息或角色名字的牌子,用以展示个人喜好或表达支持。网络时代下,“举牌”逐渐发展成为参与者手持一张照片或者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形式。

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举牌”背后却暗藏色情内容。一些人借助这种形式,买卖淫秽色情图片和视频,形成了一条由代理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发布擦边内容引流,再通过聊天群完成交易的“举牌者—代理—买家”利益链条。

擦边“举牌”这一网络色情新形式,已经在侵袭着未成年人群体。在举牌视频中,举牌者往往穿着暴露,做出各类挑逗性或性暗示的动作,不少人甚至会主动表明自己的学生身份。

未成年人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尝试网络世界中各种新鲜事物,但对不良内容缺乏认知,没有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极易落入各类网络色情陷阱中。不少未成年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有些人因好奇初次接触后,被低门槛、高收益等诱惑吸引,逐渐完成从“买家”到“卖家”身份的转换。还有的未成年人因受到胁迫等,往往越陷越深,从拍照片到录色情视频,尺度越来越大。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

擦边“举牌”只是未成年人网络色情风险中的冰山一角。

方燕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深度伪造等技术制作和传播虚假未成年人色情内容,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危害性。

面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险隐患,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防线。比如,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方燕指出,当前我国法律在惩治网络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刑法中对于持有、观看以未成年人作为色情淫秽制品题材的相关物品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制。

对此,方燕建议,应在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网络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的法律界定和处罚标准,并加大对制作、传播、持有未成年人色情制品行为的打击力度。

“针对新型网络犯罪,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法律责任。”方燕指出,当前法律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虚拟淫秽内容,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深度伪造内容等,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性和具体处罚规定。对于“举牌”等新型网络现象的具体法律界定和监管措施也尚不完善。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此类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多措并举压实网络平台责任

让未成年人跌入网络色情陷阱的不仅有利益诱惑,一些网络平台更是难辞其咎,它们“投其所好”的算法推荐,让越来越多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当前,虽然各大网络平台都推出了“未成年人模式”,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不能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登录时无需核实等问题,使得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此外,用户只要变换搜索关键词,比如将“举牌”换为“举灯牌”,依然能够搜到擦边视频,个别平台甚至还会主动给用户推送一些变异的搜索关键词。

如何压实网络平台在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网络色情问题的主体责任?方燕认为,网络平台应建立针对未成年人色情信息、未成年人软色情视频等内容的投诉、举报渠道,同时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图片、视频等细化分类管理。对利用网络传播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等行为要加大技术监测力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阻断违法信息的传播。对于未严格履行相关责任的平台,应严厉处罚。

此外,方燕建议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由公安、教育、网信办、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网络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等问题的治理工作,在确保案件能得到及时处理的同时也能对受害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还要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掌握自我保护技能,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编辑: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