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2021-07-05 15:03:49 来源:《中国人大》 作者:孙梦爽 邓建胜 -标准+

原标题:“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卓嘎

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卓嘎再次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她走上领奖台,激动地与总书记握手,总书记为她佩戴上沉甸甸的、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颁授勋章。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玉麦乡,离隆子县城不过200公里,但却隔着日拉山等3座海拔超5000米的大山,被称为“三人乡”——这里,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农民卓嘎的家。在过去大部分的时间里,只有卓嘎和妹妹央宗、父亲桑杰曲巴三人生活在玉麦乡。

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通过放牧,他们三人守护着祖国的疆土。“这里有苍莽林海和无边的草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曾听父亲讲,乡里原有20多户近300人,1959年,很多玉麦居民迁往内地,到1990年,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住这里。”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父亲桑杰曲巴在世时给卓嘎和央宗最刻骨铭心的教育。卓嘎记得,父亲一针一线地缝制了三面五星红旗,插到村口。他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从那时起,卓嘎就记住了,“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片牧场,就是守卫了国家。”

几十年来,卓嘎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誓言。她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卓嘎说,父亲在世时,常常对她讲共产党是谁、共产党会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卓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驻扎边疆的一盏灯、一簇火。

“荣幸地获得‘七一勋章’,我感到无比高兴、激动,也非常感动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对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对边疆人民关心爱护。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会更加坚定跟党走,不负党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卓嘎说。

卓嘎(左)、央宗姐妹:神圣国土的守护者。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生活艰苦,日子孤寂,但有祖国,家就有希望。”

1997年,有媒体报道了玉麦“三人乡”的情况,桑杰曲巴一家人放牧守边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当时阿爸说,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都嫁在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回忆起那段往事,央宗仍有些激动,“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一点,无论面对多大的挫折或者诱惑,我们姐妹俩从来没有动摇过。”也正是因此,卓嘎35岁、央宗27岁才结婚成家,这在当时的边境牧区,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晚婚了。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也是第一次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因此有了乡党支部。

山上的杜鹃花谢了又开,山下的竹子长了一茬又一茬。随着国家日渐强大,玉麦的喜事也多起来了。

2001年9月,卓嘎一家最大的心愿实现了——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了。它就像一条生命线,把悬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3000多平方公里国土与祖国更紧密地连在一起。这一年,桑杰曲巴坐着“铁牦牛”去了梦寐以求的拉萨,卓嘎则去了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2001年底,玉麦乡已经有了5户人家25人,有了边防派出所,有了小学和卫生院。这年冬天,卓嘎77岁的父亲过世了。卓嘎、央宗姐妹清楚地记得,父亲临终时把乡亲们叫到屋里,叮嘱道:“你们不能因为玉麦穷就离开这里。这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一草一木都要守护好!”


“通过旅游等产业,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明年稳定脱贫”

“记得小时候,偌大一片山岭,就只有父亲、我和妹妹央宗三人,那时候没有路,运东西全靠人背马驮。我们每天的事情就是背一袋煮熟的土豆、拿一把山刀,跟着阿爸去巡山,时常是荆棘刺穿衣服,泥巴沾满裤腿。最难熬的是冬天,大雪封山半年之久,我们被困在谷里,有时候粮食都不够吃,外面连封信都送不进来。”提起以前的苦日子,卓嘎记忆犹新。

“现在玉麦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通了,有电了,买东西也能用手机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这一切变化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我们一定会守护好祖国边境上的一草一木,把玉麦建设得像格桑花一样美丽。”卓嘎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麦乡人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家家户户的生活比蜜甜。为了向总书记报告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卓嘎和央宗向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了,肯定她们父女两代接力为国守边的行为,并希望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总书记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卓嘎、央宗姐妹放牧守边的决心,也带给她们荣誉和责任。卓嘎动情地说:“共产党就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每个字,都说到了我们边疆群众的心坎上。”

如今的卓嘎、央宗姐妹还在玉麦乡守着牧民的本分。60岁的卓嘎有3个女儿,58岁的央宗有一双儿女,他们放牧着140多头牦牛,继承父亲桑杰曲巴放牧守边的遗愿,守护着玉麦的每一寸土地。到2020年,玉麦乡农牧民群众已经发展到67户234人,守边力量得到增强。

玉麦作为西藏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样本,修通了标准更高的公路;按人均55平方米的标准,当地党委和政府给每户牧民修建了统一规划建设的装配式楼房;游客纷至沓来,餐馆的生意红火,竹编、鸡血藤手镯等当地手工艺品供不应求……

“我们深知,玉麦旧貌换新颜,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怀的结果。边境群众从内心深处、从生活点滴无不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卓嘎说。


“人民群众的传声筒、边疆人民的守护者”

红色勋章闪耀,那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映出卓嘎心底赤诚的红色旗帜和炽热的红色国土。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人民群众的传声筒、边疆人民的守护者,是卓嘎的另一个鲜明身份。在履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卓嘎尽最大努力听民意察民情,反映好西藏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传递好党对人民群众的恩情,履职尽责,为民代言。

卓嘎最大的心愿是能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卓嘎见到了总书记。卓嘎激动地说:“见到总书记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2018年,从北京参加完全国人代会的卓嘎刚放下行囊,就紧锣密鼓安排,要把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乡亲们。

听说全国人大代表卓嘎要来,列麦乡群众充满了期待,早早地带着哈达在“列麦精神”纪念馆前迎候。当她到达时,乡亲们争相上前询问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感受:“见到总书记了吗?他都说了啥?”卓嘎告诉大家:“和大家想的一样,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西藏人民的生活。”

“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守护着祖国的一草一木,建设着幸福美丽家园,我们边境群众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不断成为现实。”卓嘎表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深知自己肩负的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她将不忘初心,奋进前行,继续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谱写新时代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建成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中去,让民族团结之花世世代代盛开在雪域高原。

编辑:张红兵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