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LABUBU遇“李鬼”:“破圈”后的维权苦恼

2025-07-21 15:36:3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引言:

2010年,泡泡玛特的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开幕。彼时的品牌或许未曾预想,多年后,旗下那个露着九颗尖牙、自带“丑萌”反差感的IP——LABUBU,会如龙卷风般席卷全球,成为现象级潮玩符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LABUBU这个国产热门IP也成为了盗版商家眼中的“摇钱树”,LAFUFU、LAGOGO等市面上的“李鬼”LABUBU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一场“反侵权”持久战打响。

LABUBU风靡之路

LABUBU是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系列中的核心成员,由香港设计师于2015年创作,在2019年以盲盒形式推向市场。如今,从王室贵族到社会名流,从资深潮流玩家到“Z时代”弄潮儿,无不为LABUBU独特的精灵魅力所倾倒,争相将其纳入囊中、悉心收藏。

2025年4月,泡泡玛特发布2024年报。报告显示,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约130.4亿元。其中,四大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的营收均突破10亿元。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更是以30.4亿元的营收额,726.6%的同比增幅,当之无愧成为泡泡玛特旗下的第一IP。

数据来源:泡泡玛特2024年报) 

2025年6月10日,一件高131厘米的薄荷色初代LABUBU,以108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创造了最贵LABUBU纪录。

数据来源:永乐在线) 

7月15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9992.HK)在港交所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间)收入可能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预期本期间集团溢利(不包括未完成统计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去年同期可能录得增长不低于350%。 

这些引人瞩目的数据背后,LABUBU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属于泡泡玛特以及LABUBU的潮流“疾风”还在持续。

LABUBU“破圈”密码

LABUBU火“出圈”,成为舆论聚焦的热点。整理分析2976条网民留言,LABUBU的外观、发售方式、收藏价值等均引发热议。

数据来源:选取哔哩哔哩视频《“丑东西”LABUBU,凭什么能让全球富婆们上瘾?》下的2976条一级评论及弹幕,做分词及归一化处理,进行分词后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

LABUBU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热度之所以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市场有序扩张与自身过硬竞争力相互协作的结果。 

潮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奠定基础。据《2025-2030年中国潮流玩具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已经从229亿元攀升至763亿元,且预计2025年突破877亿元。潮玩市场扩容,大批消费者持续涌入,为培育LABUBU这样的优质IP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数据来源:《2025-2030年中国潮流玩具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盲盒属性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数据显示,我国潮玩市场中,盲盒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约28%。

数据来源:《2025-2030年中国潮流玩具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LABUBU作为盲盒IP的典型代表,在发售时所携带的未知感,以及拆盒时的仪式感,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探索欲与收藏欲。同时,限量款、隐藏款、联名款进一步提升了LABUBU的收藏属性,点燃了消费者的复购欲望,也催生了二级交易市场的活跃。这种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惊喜的销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是LABUBU能爆火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文化内核兼具包容性与多元性。LABUBU“丑萌”的外表极具反差,给人一种不拘泥于规则的感觉。加之LABUBU的可塑性极强——既能穿上各地传统服饰化身“形象大使”,又能变身人们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使之成功打破文化壁垒,不仅在国内引发热潮,更在海外掀起抢购狂潮,多地门店限购、断货现象屡见不鲜。除此之外,一众国际巨星也对LABUBU爱不释手,纷纷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的LABUBU,使其曝光度剧增,也使得LABUBU作为全球现象级潮玩IP的地位更加稳固。

LABUBU屡遇“李鬼”遭侵权,热门IP维权困境该如何破解

LABUBU火得“一盒难求”,在无数消费者为之倾倒的同时,不少盗版商家也蠢蠢欲动,LABUBU面临的侵权挑战也随之而来。 

LABUBU帮助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不少盗版商家“红了眼”,擅自实施使用、复制、仿造LABUBU,以求谋取利益。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1.1万批次、3867.5万件,其中就包含不少山寨LABUBU。

法制日报社全面依法治国智库负责人、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杨幸芳表示,LABUBU容易仿制,在正品供需失衡的情况下,盗版商家更容易蜂拥而入,填补市场空白、侵占正版利益。杨幸芳称,盗版商家擅自实施使用、复制、仿造LABUBU形象等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立即终止生产、销售行为等)、赔偿损失、消费者退赔等。若侵权情节严重和以仿冒品冒充正品销售的,还可能适用相应倍数的惩罚性赔偿。二是行政处罚。主要包括没收违法所得、销毁侵权商品、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侵权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三是刑事责任。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面临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罚金。

眼看假货遭到严厉打击,有的商家便动起了歪脑筋,用起了“谐音”起名法——“LAFUFU”“LAGOGO”……企图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 

对此,杨幸芳表示,商家注册与“LABUBU”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主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若商标在音、形、义任一维度与“LABUBU”高度近似,且用于同类或关联商品(如潮玩、文具、服饰),导致普通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力时难以区分,也即造成消费者混淆的,即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当然,也可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混淆行为”。

LABUBU这种热门IP的维权确实有难度。杨幸芳表示,主要体现在部分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侵权主体分散、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获赔偿金额可能与侵权获利不匹配、跨境侵权维权难、溯源治理存在困境、法律认定的复杂性等方面。 

因此,如何破解热门IP维权难的困境成为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LABUBU想要真正实现可持续的IP生态,既需法律利剑高悬,也需技术盾牌守护,更需消费者用选择投票。”杨幸芳建议,一是加大法律监管与执法力度,明确法律界定与处罚标准。在民事方面,考虑支持权利方主张惩罚性赔偿,参考正品价格乘以侵权数量的倍数计算,加大赔偿金额,降低维权门槛;在行政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对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治理,鼓励市监局强制下架盗版LABUBU,对摊位式销售实施“‘零容忍’没收+高额罚款”的处罚方式;在刑事方面,重点打击对源头工厂批量仿制的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侵权成本,让商家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二是建立全链条的技术监控,提升智能检测能力。结合区块链存证和AI监测技术、数字指纹技术等,对全网图像、视频、电商链接实时比对,精准识别仿品变种。当前相关侵权监测系统可自动记录侵权证据并同步至维权通道,缩短响应时间,单日可监测海量侵权线索。三是重塑消费者意识,普及侵权风险。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告知消费者,购买盗版可能助长犯罪产业链。提高公众参与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对侵权行为进行举报,支持粉丝社区制作“鉴别图鉴”并通过社交媒体扩散,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同抵制侵权的良好氛围。


参考资料:

1.新华社:LABUBU,为啥这么火!

2.《法治日报》:海关总署:布布只有一位 那就是海关发布

3.中商情报网:2025年中国潮玩行业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 


分析师:刘思源

编辑:付萌 

声明: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刘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