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作鹏律师在一次知识产权主题商业论坛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文|《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能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在选择律师时的首要考量。
在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作鹏看来,优秀的商事律师应当突破“技术工匠”的局限——不仅解决企业表面上遇到的法律问题,更要深入把握其诉求本质,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专业服务。
金作鹏律师团队在银行与金融、知识产权、破产重整与清算、复杂争议解决等多个专业领域建树颇丰。团队为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公司事务、国有背景合规及资产处置、基金和信托、股权交易、商业秘密等。
作为资深商事律师,这位法律人坦言自己不善于给人“提供情绪价值”。不过,他最擅长、最喜欢做的事,也可以用4个字概括——“解决问题”。
越懂行业,对胜诉越有把握
法律的魅力,早在十几年前金作鹏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书时,就在心中种下了种子。那时的他就感到,“法律是厚重的,有序的,也是生动的”。
时至今日,金作鹏仍保持着对法律的执着与热爱。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这位法律人坦言,“没有什么比运用法律智慧解决企业难题更令人振奋”。
对于企业法律服务的本质,金作鹏有自己的理解——不是被动执行指令,而是通过专业赋能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几年前,金作鹏代理过一起涉商业秘密案。这类案件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多重专业挑战。
该化工制造企业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其研发过程是怎样的,技术图纸由哪些部门进行管理?为深入研究案件,金作鹏代理该案后,研读近百篇文章、专利,主动提出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系统考察生产车间运作、详细分析产品设计图纸、深入研究生产线衔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他对该制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建立了专业认知。
随着案件研究的持续推进,金作鹏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部门职能划分等核心要素。在此后的案件研讨中,金作鹏团队展现出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握:从图纸解析到环评要求,从设备联动到参数功能设计,均能“直指技术要害”。
很多次,他们的专业分析超出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的预期,引得对方连连称赞。金作鹏也发现,“作为律师,越懂行业,对方越愿意和你多交流,给你更多细节,最终对案件胜诉就越有把握”。
这种“懂行业”的专业表现,让金作鹏提升了与企业的沟通深度,更赢得了企业高管的重视,最终成功帮助企业赢得诉讼。
让法律服务具有商业价值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专业深耕,金作鹏团队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突出业绩获得了业界认可,该团队成功代理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商业秘密案件。其中包括一起标的额达数亿元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委托方为某大型央企化工集团。
在服务于该央企时,金作鹏经了解,该企业耗费巨资从美国引进某金属元素制备技术,经自主研发后成为行业龙头。在企业工作多年的技术总监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图纸自立门户,造成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混乱。
考虑到案件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金作鹏根据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诉讼策略:首先通过小额诉讼确认侵权事实,固定证据;随后提起高额惩罚性赔偿诉讼,迫使对方寻求和解。这种“以打促谈”的策略不仅保护了核心技术,还为企业创造了并购机会。最终案件在开庭前即达成和解,完美实现商业目标。
金作鹏总结道,对这类案件的处理需要超越单纯的法律视角:既要精通商业秘密保护,又要深谙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更要具备商业战略思维。
当前,不少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仍存在认知误区。金作鹏解释,企业保密体系建设不是“制造紧张”,而是给技术人员配备“法律防弹衣”,给企业本身做法律攻守壁垒。当研发人员知道哪些信息受保护、怎么保护,了解被侵权后的救济通道,反而更能专注创新。
随着与一些企业合作的逐步深入,金作鹏团队的服务也从最初的法律风险防控,逐步拓展至企业战略决策支持,充分展现出法律服务的商业价值创造力。
一个例子是,律师团队通过深度行业分析发现:某食品行业客户遇到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壁垒低等发展瓶颈,而该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向新材料、医药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基于对客户业务的深度研判,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食品医药跨界融合”的知识产权战略转型方案。该方案建议:以现有食品技术专利为基础,通过核心技术升级和专利组合重构,向医药健康领域延伸,同时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事实证明,这一战略不仅帮助客户完成了产业升级,更推动其毛利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把握商业脉搏,保持与企业家“同频”
据金作鹏观察,很多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经营者,对法律规则和风险防范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他解释说,这往往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一直较为顺利,企业家未曾遭遇重大法律纠纷,而法律意识的滞后,有时会让企业付出代价。
在与这类企业沟通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突破认知局限——这些深耕行业的企业家虽然对本领域技术、市场了如指掌,却常常忽视了过去20年我国法治环境的深刻变革。
金作鹏发现,许多传统企业认为专利注册只是为了应付高新企业评定,一些企业还有“技术公开会招致抄袭”的担心。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已今非昔比。近年来立法不断完善,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案件赔偿额过亿元的判例已不罕见。有时,企业家亲眼看到同行因侵权付出巨额赔偿时,才会真正重视法律风险防控。
只要能充分说明专业法律建议的商业价值,保守的企业家也愿意倾听律师的建议,金作鹏说。多个成功案例也验证,“客户采纳我们的战略建议后,其维权成本大大降低,胜诉率却大幅提升”。
作为一名商事律师,金作鹏始终保持着对商业脉搏的敏锐感知,每天看财经新闻已经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从国家政策的风向变化,到行业变革的蛛丝马迹;从科技前沿的突破创新,到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这些看似分散的信息碎片,经过持续积累与思考,在金作鹏头脑中编织成了完整的认知网络。
持之以恒的商业洞察让金作鹏时时与企业家们保持“同频”,让他提出的法律建议不停留于表面,而是直击商业本质,给出既合规又务实的解决方案。
图为金作鹏律师(中)到一家企业车间调研。受访者供图
“过度准备”有时是扭转走向的关键
工作中,金作鹏对细节的追求近乎苛刻,因为“这会深刻影响法律服务的每个环节”。
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过亿元的票据诈骗刑事案件时,金作鹏团队成功为一位企业家及其妻子进行了无罪辩护。当事人事后坦言,在接触过的十几位律师中,只有金作鹏在首次会见时就作出了“无罪”的判断。这种确信并非空泛安慰,而是基于对案件细节的全面剖析——会见前,金作鹏深入研究了每一个可能被指控的环节,逐一排除了犯罪可能性,这样的判断给了当事人极大信心。
对案件的笃定来源于极致的专业准备。金作鹏介绍说,本案中,作为证据之一的“当事人签字”存在重大疑点——经查证,签字当日当事人根本不在该城市。更为关键的细节是,“通过仔细比对文件发现,关键证据系伪造:担保签字页的装订孔位不一致”。发现这一关键细节后,团队在网上找到了可能用于伪造签字的设备,并将购买记录公证提交至法庭。
在具体办案过程中,金作鹏团队经常撰写上百页的庭审材料,对每个法律要点进行深度剖析。
有同行提醒,“法官可能根本不会细看”,但金作鹏始终相信:只要合议庭中有一人认真研读,审委会有一位成员仔细推敲,用心准备的法律文书就终将体现其价值。事实上,团队代理的多个案件都证明,在二审或再审程序中,那些看似“过度准备”的法律文书,反而成为扭转案件走向的关键。
深耕商事法律服务领域近二十载,金作鹏承办案件累计标的额已近200亿元,部分案件颇具社会影响力。他兼具律师、企业法律顾问、高级企业合规师及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同时也是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会员,北京、天津等多省市级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及科委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并担任辽宁、山西、安徽等多地市仲裁员、调解员,北京鞍山企业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这位法律人不尚空谈,但在一次次帮助企业“破局”过程中,总能拿出企业急需的“干货”。正是这样的专业素养和工作作风,让金作鹏律师团队赢得了客户信任与行业认可。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