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律师需深耕细分领域 在“万金油”模式中实现突围

——访北京乾成(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鹏翔

2025-06-10 11:14:1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图为北京乾成(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鹏翔

北京乾成(郑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鹏翔,基于其17年行业从业经历,围绕“法商融合·智能共生”主题,深度解析房地产建设工程、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的法律服务创新路径,以及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的影响与机遇,并对青年律师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

法律服务的专业化突围:从“万金油”到细分领域深耕

张鹏翔表示,当前法律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万金油”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律师必须通过专业化细分实现突围。”他以自身代理的某AMC近2亿元不良资产处置案件为例,强调“风险预判+多学科协作+法律科技”三位一体的方法论:“标的额较高的案件往往涉及复杂商业逻辑与技术细节,律师需从‘办案者’升级为‘问题解决者’,整合法律、金融、数据等多维度资源。”

对于律所管理,他提出“战略—资源—团队”三角模型。战略规划能力,将短期业务压力转化为长期团队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技术手段释放人力,聚焦高价值环节;团队激励能力,以文化机制凝聚共同目标,形成“业务壮大团队,团队升级业务”的正向循环。

AI赋能:法律科技的实践场景与边界

在智能化浪潮下,张鹏翔认为新型律所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数字化工具,AI智能尽调、合同自动化分析、诉讼策略算法辅助;跨领域协作,法商融合团队,如建设工程案件中的工程专家与法律专家协同;服务模式创新,全流程解决方案,例如不良资产处置中结合大数据检索与资产估值模型。

“AI无法替代律师的法律逻辑和客户洞察,但能极大提升效率。”他提醒青年律师:“掌握AI工具是必修课,但核心竞争力仍在于法律思维、商业洞察与跨界资源整合的复合能力。”

青年律师培养:分阶段动态成长路径

针对青年律师的成长焦虑,张鹏翔提出“探索—聚焦—突破”三阶段策略:早期(1-3年)建议青年律师广度探索,通过多领域实践匹配兴趣与行业需求;中期(3年后)聚焦细分领域,建立专业标签;长期竞争力要靠强化“法律+商业+技术”的跨界能力,避免被AI工具边缘化。他重申自己的观点:“新生代律师要有高度(视野)、广度(格局)、深度(专业)——破新局、育新才、拥新潮。”

基于曾代理多起行政行为撤销的案件的经验,张鹏翔认为,行政诉讼类案件的意义在于“推动法治进步”“律师需平衡创收压力与公益价值,社会责任感有时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