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姜方梅
每周三、周五晚上六点半,家住山东青岛胶州市中云街道方井社区的王艳都会和孩子一起到社区的城市书房读书。这座建在家门口的书房藏书有5000多册,并为不同年龄的群体开辟了相应阅读空间,成为附近居民“浸润书香”的新选择。
2024年以来,胶州市链接社区文化资源,完善硬件配套设施,打造社区城市书房、社区书吧等一批“小而美”的社区文化场所,形成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韩守芬是胶州市老年大学中云校区的一名老学员,今年初,听说社区依托老年大学开办了社区文化书院,老韩一早就和孙女报名了书法课堂。据悉,当地新“升格”的社区文化书院依托老年大学的师资,力争打造辐射周边社区,全年龄段、全周期的居民“文化充电站”。
“在跟居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有继续学习充电的需求,这与我们打造社区文化书院的想法不谋而合。”中云街道兰州西路党委书记范德武介绍,书院首期推出了剪纸、书法等15门特色课程,220多个学习席位一发布即被抢空。
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刘鹏说,胶州市通过加强资源统筹,探索优质文化直达社区体系,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社区书院”。
如今,“小而美”的社区文化空间在胶州大地不断扎根发芽、茁壮生长,用“高性价比”的方式让市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通过文化课程的深度开发“精准对频”群众需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9日 09版)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