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近观枫桥|诉前调解地的广泛设置与特色打造

2025-03-28 17:12:5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法治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近观枫桥”网络主题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感受到了“枫桥经验”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与遍地开花。

“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调解恰恰是实现“枫桥经验”的有力举措之一。当下,人民法院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诉前调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高效地对案件进行分流处理,既缓解了人民法院的办案压力,又契合了群众对纠纷解决便捷性、高效性的迫切需求。民事诉讼法在2021年修订时扩展了各类主体所开展的诉前调解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的范围和渠道,通过 “诉前调解 + 人民法院确认”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彰显了诉前调解的多元性、灵活性与便利性,更借助人民法院的确认环节,为调解结果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坚实保障。在法律作出上述规定的情况下,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推动诉前调解工作广泛开展,提升诉前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知晓度,增强群众认同感,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可、接受诉前调解,成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的重点。在此次新疆调研采访的过程中,各地对诉前调解点的设置、命名、宣传、布置以及与人民法院后续工作的对接等方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民族众多。诉前调解制度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要紧密贴合当地实际,实施因地制宜的策略。在本次调研活动中,笔者随团走访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基层调解点。令人欣喜的是,不少调解点走出了机关、走出了大楼,创新地融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和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有的调解点精准定位,专门解决行业纠纷。和田地区的巴格其人民法庭在核桃交易市场建立“央阿克”调解室,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能迅速且高效地解决当地特产核桃在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纠纷,确保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并能够当场执行到位,有力地保障了交易的顺畅进行,维护了市场的稳定秩序。

还有的调解点另辟蹊径,致力于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紧张情绪。比如和田市人民法院拉斯奎人民法庭联合拉斯奎镇司法所共同打造了温馨而独特的垂柳调解室,他们将调解场景移至柳树下的茶桌旁,在绿树成荫、微风拂面的惬意环境中,调解员以唠家常、闲聊天的轻松方式,引导当事人交流内心的想法和诉求,极大地提升了调解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让纠纷在平和的氛围中悄然化解。

再如,有的调解点巧妙地借助当地特产的知名度,以特产命名调解场所,在解决纠纷的同时,打响了调解品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盛产知名的“稻蟹米”,该区人民法院羊毛工人民法庭借此设立了稻香调解室,这一调解室“坐落”于田间地头,就地化解纠纷,不仅方便了群众,更凭借着 “稻香” 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名称,迅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熟知与认可。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室内办公调解室方面,众多地区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行整合式改革举措。将诉前调解地与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地配套建设,通过联动协作实现一体化办公,提升了调解与诉讼衔接的便利性,减轻了群众为解决纠纷而四处奔波、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成本。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为例,其打造的天山枫桥综合法务区便是创新实践的典范。其内除了提供人民调解等诉前调解服务外,还将原本设立于人民法院内部的立案庭在此设立分支机构,以实现调判结合,一旦调解无果可及时立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履职法律服务。此举措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途径。

(胡思博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