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反派角色岂能摇身变“英雄”?

2025-03-05 17:06:3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引言:

近年来,法治类影视作品精彩纷呈,热度居高不下。在各类角色的塑造上,反派角色常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一环,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将反派角色塑造得立体真实,令不少观众产生共情。但与此同时,部分影视剧中“过度美化反派角色”的倾向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一、《漂白》中反派角色惹争议

1、《漂白》陷入“过度美化反派”的舆论漩涡

2025年1月,电视剧《漂白》一经上映便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响。该剧以真实案例为原型,讲述了在逃嫌犯残忍杀害多名年轻女性后销声匿迹,最终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的故事。 

作为开年热播剧,《漂白》的豆瓣评分从最初的6分降为5.4分。在参与评分的14万余名观众中,41.1%的观众给出了三星,仅5.1%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跌破“及格线”的成绩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剧被指“过度美化反派”。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豆瓣)

整部剧的剧情紧紧围绕四位反派展开,同时搭配大尺度镜头,满屏尽显“四大恶人”的狂拽酷炫。“肉联厂F4”成了反派们的“团名”,“干中学”这句反派人物的口头禅也一度爆红网络,令该剧收获了一大波流量。

 但是,对于剧中反派们的“用力表现”,部分观众并不买账。结合该剧的短评来看,有的网民评价该剧“饭缩力拉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过于残忍,大量血腥镜头令人不适,十分影响观感;有网民表示,邪不压正通常是法治类电视剧的核心所在,但是该剧中的正面人物却被反派们一路“压着打”,令人费解;有网民指出,刑侦剧的营销点不应该是追捧反派,过度美化反派是对法律的挑战,违反了公序良俗,与扶正祛邪的原则背道而驰。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选取400条《漂白》豆瓣短评,对短评做分词及归一化处理,进行分词后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

2、《漂白》戏外再度引发质疑

戏外,演员发表的不当言论也掀起舆论风波。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剧中饰演女杀人犯宋红玉的演员因发表“肉联厂F4”“锅铲大片”等言论,被网友声讨“玩这种梗,毫无下限”,还有网友反问,“受害者家属看到了会怎么想?”目前相关内容已经删除。 

此事一出,该剧再度“挂彩”。营销手段也好,个人“玩梗”也罢,这种不以犯罪行为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有违主流价值,理应被公众唾弃。

二、那些毁誉参半的反派角色

近年来,叫好又叫座的法治类电视剧层出不穷。其中,《人民的名义》《狂飙》分别在豆瓣取得8.3分、8.5分的不俗成绩,成为法治类电视剧的代表。

两部剧中的反派角色——“胜天半子”祁同伟、“卖鱼大佬”高启强名噪一时,成为“风云人物”。这两名反派角色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伴随着“反派角色反客为主”“塑造反派人物容易模糊正与邪边界”等争议。 

1、祁同伟妄想“胜天半子”,终归走上不归路

《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出身寒门,为了实现理想抱负,通过“努力+选择”的成功公式登上高位,喊出的那句“谋士以身入局,举棋胜天半子”更是成为互联网上的“金句”。但他利欲熏心,最终走上不归路,以悲惨结局收场。 

分析舆论发现,身居高位的祁同伟滥用权力、违法乱纪,令人不齿,但年少时期的祁同伟引发观众共情。他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心仪的大学,更是在参加工作后扎根一线,成为缉毒英雄。但随着剧情的深入,祁同伟的心态发生改变,对权力的过度追求推他坠入深渊。有网民评论称,祁同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奋斗的普通人们,但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也就此葬送了自己的命运;也有网民呼吁大家理性观剧,不要将剧中的人物、情节过度代入到自己身上,电视剧与现实是有差别的,远离犯罪、遵纪守法才是正道。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收集知乎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共情《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下的920个回答,对选取的回答进行数据清洗及自然语言处理,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并举例子)

2、高启强黑化成为“卖鱼大佬”,最终跌落登云梯

《狂飙》中的高启强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鱼贩,借势而进,一步步成为手眼通天的黑恶势力,“风浪越大鱼越贵”这句口号,将“卖鱼大佬”的名号牢牢贴在了他的身上。高启强亦正亦邪,性格的反转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使得该剧成为现象级作品。 

综合舆论来看,有网民表示,扫黑除恶斗争中,一定存在不少目无法纪的“高启强”们,所以观众才会觉得这个角色如此真实,“高启强”们作恶多端,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网民评论称,在人情社会的大环境下,高启强正是因为善于把握机会,才实现了身份转变,但如果把犯罪作为通往成功的“登云梯”,那么结局一定是悲惨的;还有网民认为,高启强的成功是“罪恶的成功”,其身上散发的魅力是“恶之魅力”,如果利用“小人物逆袭”的故事鼓吹反派角色的“悲情魅力”,则极易模糊正义与邪恶的界限。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收集知乎问题“如何评价《狂飙》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下的384个回答,对选取的回答进行数据清洗及自然语言处理,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并举例子)

三、反派角色的“迷人之处”在哪里在

小红书平台,搜集“为什么反派角色更吸引人?”相关贴文,整理分析后发现,演员出色的演技是刻画反派角色的基础。令观众着迷的,往往是反派角色身上的多面性,反派角色的“恶”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它是一种复杂的、深刻的人性象征,更像是一道令人捉摸不透的难解谜题。

此外,“小人物”逆袭容易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公众对靠自己努力过上美好生活的期许。例如,祁同伟、高启强二者虽然伴随着争议,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带着烟火气的复杂人物形象,并非二元对立非黑即白。同时,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立体,也扩大了观众的共情空间。

制作:法治网舆情中心 数据来源:以“为什么反派角色更吸引人?”为关键词,选取小红书190篇帖文,对选取的帖文答进行数据清洗及自然语言处理,将热度最高的词语规定为100,并举例子)

四、塑造反派角色需把握好尺度

激浊扬清、邪不压正是法治类影视剧的永恒主题。对于反派角色的刻画,不能模糊是非、颠倒主次,过分渲染可能会使反派角色喧宾夺主,甚至带偏剧情。影视剧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但若通过过分美化反派角色“搏出位”,以此刺激舆论场,极有可能模糊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形成“灰色地带”,遭到观众抵制。

反派角色不是“英雄”,也绝不能成为“英雄”,过度美化反派的做法并不可取。所以,在塑造反派角色时还需把握好尺度,要秉承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同时也需将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贯穿始终。


参考资料:

1.《新京报》:《漂白》美化反派?罪恶不该被娱乐化“漂白”

2.中国新闻网:热播剧被指过度美化反派,主演发“玩梗”言论后删除

3.光明网:塑造反派人物不能模糊是非观 


分析师:刘思源 

编辑:付萌 

声明: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刘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