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浙江省台州市委网信办紧紧围绕“法润网络清朗台州”主题,拓展多平台融合普法阵地、强化网络普法联动协作,创新打造“E网说法·蓝话筒”网络普法品牌,通过开展百场网络普法公益直播活动、推出数字电视“E网说法·蓝话筒”栏目、构建“蓝话筒”网络普法融媒宣传矩阵、开展“蓝话筒·网络诚信普法电商行”等多项举措,着力破解网络普法形式单一、普法内容不够精准等问题,以网络普法宣传的常态化助力网络法治素养全面提升,全力构建党政推动、部门配合、主体多元、全面覆盖的网络普法新格局。
在台州市网络安全主题乐园设置网络普法专题展区,开展网络安全专题普法活动
台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开设“打击网络谣言”科普摊位,面向参观市民、学生开展辟谣知识宣传
网络普法“轻骑兵”在市民公园发放普法漫画、普法绘本等宣传资料
二、措施成效
(一)“机制”与“队伍”融合,网络普法体系更健全
一是系统化推动。网络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听取网络普法工作汇报,将网络普法“蓝话筒”行动纳入全市普法工作方案,重要节点普法与日常专题普法相结合,推动网络普法宣传更深入更系统。二是清单化落实。加强顶层设计,召开网络普法“蓝话筒”行动工作部署会,出台行动方案,制定网络普法年度任务书,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实到岗到人。三是矩阵式联动。一方面,挖掘公检法司、教育、市监、群团、律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力量,组建台州市网络公益普法“蓝话筒”宣讲团,打造“蓝话筒”普法轻骑兵队伍10支,常态化开展各类网络普法活动。另一方面,建立“网络生态监察员+网络普法志愿者+N”的网络普法队伍矩阵,积极发挥瞭望哨哨兵、纳管党员网民、互联网企业党员先锋队等群体的优势,壮大网络普法队伍,助力净化网络生态。
网络普法集市活动在临海市网络综合治理中心开展
“蓝话筒”网络普法直播活动走进椒江区下陈街道
“e路护苗向未来”网络普法活动在天台县青少年宫开展
(二)“阵地”与“实践”融合,网络普法传播更有效
一是公益直播活动以案释法。依托市县网络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网络普法“蓝话筒”公益宣讲直播间,开展“蓝话筒”百场网络普法公益直播活动,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聚焦涉法突出矛盾、线上网友互动问答等形式,有效增强网络普法直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24年以来,共开展“带你猜谜学法”“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E路同行”“守‘互’未来”“拒绝校园欺凌,呵护少年成长”等普法直播活动100余场,累计覆盖300余万人次。二是数字电视栏目“上云入户”。在台州数字电视机顶盒上线“E网说法·蓝话筒”板块,将网络普法短视频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集纳展播,并在市县网络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网络普法基地、互联网党建驿站等各类宣传网信阵地进行点单式播放,打通网络普法“最后一公里”。三是融媒宣传矩阵扩大覆盖。市级新闻客户端开设“蓝话筒”专题栏目,县级新闻客户端开设“‘寓’见·网络普法”“普法进行时·今日我当班”“临小律”普法小课堂、“α世代·网海护航”等系列子专栏,量身定制网络普法内容,通过“视、播、报、端、微、屏”等全媒体矩阵,全方位推送各类普法作品1000余条,累计阅读量800余万人次。在新浪微博开设#网络防沉迷我们积极行##“防迷网”三字文,学它#等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千万。
开展网络普法反诈宣传活动
天台县街头镇“后浪”宣讲团开展网络普法直播
组织开展“带你猜谜学法”公益普法直播活动
(三)“重点人群”与“重点领域”融合,网络普法服务更精准
一是普法入校“润苗”。深入开展网络普法“护苗”行动,先后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周”“快乐假期、安全相伴”等主题活动,将普法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吸引近20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向社会面辐射,开展活动。开展“在浙里寓见宪”普法寓言进校园活动,发动中小学生创作网络普法寓言作品526篇,在黄岩区北城中心小学试点打造网络普法教育宣传廊、网络普法寓言作品长廊和网络普法寓言小剧场,推动网络普法质效合一。二是普法入企“解忧”。面向直播机构、MCN机构、电商企业等互联网企业和带货主播们持续开展“网络诚信普法电商行”集中宣传,推动电商直播行业放心消费建设,引导电商直播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面向全市民营企业开展“E网说法——‘互’企行稳”直播宣讲、青年回乡创业政策解读与台州跨境电商商家交流会等活动,推送《担保可以一人付一半吗?》《保证人就签个字,就要负连带责任?》《担保合同有讲究》等系列普法微视频,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行动自觉。三是走街入巷“释惑”。将“蓝话筒”网络普法品牌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的落脚点,依托全市30余支普法讲师团、8000多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围绕宪法、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点,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推动网络普法触角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480余场,覆盖人数76万余人。
三、经验体会
台州市网络普法“蓝话筒”活动主要围绕普法有阵地、普法有队伍、普法有内容、普法有方法四大抓手,构建了覆盖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的网络普法宣传体系,有效激活普法载体,切实将普法宣传落实到群众身边,让网络普法在网络空间“传得开”“传得广”“传得准”。
网络普法“轻骑兵”走进社区开展入巷“释惑”行动
网络普法入校“润苗”行动走进三门技师学院
(一)资源的有效统筹是网络普法取得实效的基础
网信部门充分统筹公检法司等重点涉网管理部门资源,建立常态化的协调碰头机制,打通全市网络普法工作渠道。重点依托市县网络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网络普法直播间,建立网络普法“蓝话筒”宣讲团,以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网络普法公益活动,固定并扩大普法受众,让互联网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律师走进“蓝话筒”网络普法直播间,围绕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与网民交流互动
组织举办网络法治夏令营活动,学生们正在参观仙居县网络普法基地
学生们走进玉环市“青星馆”网络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网络普法宣传活动
(二)形式的与时俱进是网络普法取得实效的关键
网络普法要深入网民心里,普法形式的创新尤为重要。椒江“垦荒牛”、黄岩“永小宁”、临海“追梦鹿”、温岭“曙光狮”等一批具有属地文化特色、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品牌IP纷纷加入“蓝话筒”网络普法矩阵,通过直播、快闪、动漫连载、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普法宣传教育,使网络普法更有温度。
(三)内容的丰富创新是网络普法取得实效的核心
普法案例要能引起网民共鸣,就必须贴近群众生活,直达痛点。市委网信办从当下网民的普法需求出发,梳理一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普法案例,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二次创作,用文字、漫画、小故事的方式进行“以案释法”,能够让公众更形象、更深入地了解掌握法律知识,提升公民的互联网法治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普法效果。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