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高度重视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关键一年重要时间节点,充分考虑区内外就学新生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现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精选活动对象,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在区内开展“‘清朗网络护航成长’开学第一课”“防范网络诈骗、抵制网络谣言、共建网络文明”“感恩有你e路同行”等网络普法“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开展“‘e法同行守护未来’西藏石榴籽北京研学”网络普法活动,通过体验式普法,解决传统普法形式吸引力不足、理解深度不够、区域限制等问题,让西藏青少年学生直观深入地了解互联网发展技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防范网络沉迷等知识,切实感受我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性成就,提高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e法同行守护未来’西藏石榴籽北京研学”网络普法活动
二、措施成效
(一)活动筹备细致周全
一是精选活动对象。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着眼人才培养,结合普法主题,紧贴入学新生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的现实问题,协调自治区教育厅选定北京西藏中学、拉萨中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入学新生参加普法活动,高效利用普法资源,推动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二是创新活动形式。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结合不同年级新生法治意识薄弱问题,精心策划活动方案,确定网络法治教育主题,通过组织法律法规讲解、案例分享、现场咨询、观看普法视频、网络安全实地参观、体验高新科技等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形式创新开展,有效地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三是强化活动宣推。发挥“网信西藏”“西藏举报”等微信公众号开设的“网络普法”“辟谣动态”合集作用,及时发布普法活动动态、典型案例、法律法规,为体验式普法活动宣传造势,增加活动社会知晓度,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环境。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网络普法进校园活动
(二)活动种类丰富多彩
一是举办网络安全主题讲座。邀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领域专家深入课堂进行普法宣传,举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专题讲座,结合大量真实案例,生动形象地向未成年人讲解网络犯罪类型、网络隐私、防范网络诈骗等涉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们健康用网,增强网络保护法治意识,抵制和防范违法犯罪侵害,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二是举办网络法治教育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北京西藏中学50名学生前往北京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和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实地参观、体验高新科技的交流互动式研学活动。在360公司,了解中国企业在国家安全、游戏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体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小米公司,深度体验小米生态链发展模式和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场景。通过参观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我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亲身体验掌握实用的网络安全技能,增强网络安全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三是举办趣味普法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设立宣传展区,面向学生围绕“未成年人是否应该在监护人的监督下使用网络工具”“中学生是否应该长时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自由地在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知识,设置“网络普法进课堂”“扫码加关注”“刷学法朋友圈”“答题我最棒”“套圈学法律”等趣味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有奖答题互动环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师生在寓教于乐、耳濡目染中感受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温度,让普法活动更具代入感。
“‘e法同行守护未来’西藏石榴籽北京研学”活动专题讲座
“‘e法同行守护未来’西藏石榴籽北京研学”活动现场
未保条例专题讲座普法活动
开学第一课普法活动
发放普法宣传册
三、经验体会
(一)普法宣传需要对象化
紧贴入学新生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的现实问题及未成年人群体特性、兴趣爱好,通过组织法律法规讲解、案例分享、实地参观等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形式创新开展活动,有效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将枯燥的网络法律法规呈现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明易懂,让青少年学生能够直观地辨析各种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和各类网络不良信息,在学思践悟中自觉增强安全上网、文明上网、依法用网的观念意识。
专题讲座
(二)体验式普法效果更明显
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普法教育,让未成年人学生在亲身参与讲座、网络安全实地参观、体验高新科技、趣味活动中,深度体验现代社会与网络安全的紧密结合、主动探索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与法律规定,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e法同行守护未来’西藏石榴籽北京研学”网络普法活动
(三)多主体协同普法工作更深入
网信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统筹作用,有效整合政府单位、学校、互联网企业等多方资源,协调参与主体高效衔接,形成协同合作的普法机制,实现多边互动、优势互补,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全面、更专业的网络安全普法教育服务。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