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中国青年网开设并运营“网络普法”微信公众号,依托微信平台的新闻与互动的双重属性,围绕“普网络法”和“用网络普法”两大主线,着力构造新的线上法治宣传阵地和普法传播渠道,传播网信法治宣传工作成果、引领带动各地积极开展网络法治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治理念,引导受众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
二、措施成效
(一)构建线上权威法治宣传阵地
“网络普法”自创号以来着眼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及时准确地发布网络法治领域的重要报道和工作部署,成为网信系统法律普及的重要阵地,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是做好权威推送和重点报道。账号及时准确地发布网络法治领域的重要报道、工作部署及法治宣传实践成果。及时关注网络法治要闻,推出《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等报道;围绕《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推出《一图读懂:网络法治这样保障高质量发展》等权威解读原创产品12期,多篇获全网推送及地方网信媒体转载。
二是做好栏目规划实现系统化宣传。账号精心围绕权威发布、热点聚焦、法律科普、典型示范、交互活动等,打造立体化宣传阵地。围绕重点内容规划推出“答题学法”“网络法事”“普法展厅”3大版块,开设“法治热点”“e案普法”“普法云展厅”“今日看法”“法眼·V剧场”等栏目,建立多角度普法路径。该账号通过菜单栏,为公众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获取法治信息的“一站式”平台。
三是建立长效化运营机制。组建专门团队,制定编审流程、工作规范,把好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文字关;定期召开策划会,围绕重点宣传方向、重要宣传内容,做好选题规划。
网络普法系列互动产品
网络法治宣传海报
(二)引领网络法治宣传工作
“网络普法”积极做好网络法治工作示范引领,围绕网络法治宣传工作典型、优秀案例、特色作品和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开展的网络法治工作的好做法、好成果等,开展案例示范宣传,实现法治宣传的受众延伸。
一是做好网信法制建设展示和解读。围绕网络领域重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推出多种形式的原创产品15个,实现权威内容的新媒体转化。围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推出图解产品《行为鉴别: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那些事儿》;根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推出图组海报《为网暴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二是聚合展示各地各级网信单位普法举措。充分发挥账号的聚合能力,注意引领带动,通过“普法云展厅”“普法活动”等栏目,对各网信单位推出的普法IP、实践活动、作品产品等进行重点推送,已有序展播海报、漫画、视频、舞台剧等融媒体作品60期。
三是以法治需求群体为宣传导向。账号面向青少年、老年人、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解读、法治事件分析,做到分类普法、按需普法,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内容的“精准度”。例如,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各项法治举措,原创海报《良法善治为未成年人打造“数字晴空”》获全网推送。
网络法治宣传数据长图部分展示
(三)丰富内容供给提升传播效力
“网络普法”聚焦网络法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精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法治案例,结合相关网信领域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展开创作,丰富普法内容供给,提升内容权威性和实用性。
一是让法治宣传和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常态化关注法治热点新闻和网络热点事件,并结合网信领域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进行“链接”式普法,推出各类推文260余篇。其中,“法治热点”栏目聚焦每日法治热点新闻,推出《奥运冠军公开回应被网暴,网络言行切勿“按键伤人”!》等文章;“e案普法”栏目围绕具体法律案件的案情、判罚和解析等,推出《e案普法|薅羊毛薅了13万元!00后女生获刑!》等文章;关注权威媒体对法治事件的评论热议等,“媒体说法”栏目推出《媒体说法|因“高考誓师”被网暴的女孩,她现在怎么样了?》等文章;用法治视角解读生活事,“今日看法”栏目推出《今日看法|游戏“卡bug”,我凭本事刷的元宝凭什么要还?》等文章;捕捉影视剧等娱乐生活产品中的法律知识点,“法眼·V剧场”栏目推出《法眼·V剧场|天降大额债务?先别破防!从〈凡人歌〉看法律二三事》等文章。从多切口帮助大众拓宽普法视角,建立法律思维,增强法治意识。
二是做好重要节点宣传强化传播时度效。为提升网络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账号围绕关键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内容24期。例如,在国庆节推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原创海报《今天,我们来了解这部法律再好不过!》;在开学季推出防诈系列文章《打开这份“开学礼”谨防骗子“冲业绩”》等。让普法及时、让推送适时,着力提升网络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依托平台特色丰富法治宣传产品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交互性强及圈层化的特点,推出互动答题专题、H5游戏、SVG交互图文等多种互动产品。例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推出H5小游戏《保守国家秘密不做“大漏勺”,快进来测测并参与抽奖吧!》;聚焦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出台的相关规定,推出《人工智能发展也有“成长的烦恼”?守住边界很重要!》等SVG交互产品。以增强用户“知法学法”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公众学习兴趣。
三、经验体会
“网络普法”公众号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权威性、新闻性、专业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积极寻求“普网络法”和“用网络普法”的立体统一,构建了具有网信特色的法治宣传阵地。
(一)以紧扣核心服务中心为基石
积极推动“八五”普法工作,从权威信息发布、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案例解读、普法示范展示等方面入手,着力满足公众多方面需求。
(二)以建立特色化阵地为抓手
通过固定化栏目、长效化运营,构筑“指尖普法”稳定渠道。
(三)以跟进热点和网民关切为主线
围绕热点事件、法律案例、影视作品等拓宽普法路径,链接法律法规,提升法治宣传的实用性。
(四)以多元传播方式为突破
围绕重点法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权威内容转化,推出多形式的法宣产品、交互活动,从单向式教育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