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光明网:供给优质“普法套餐” 推动纸上法律走进网民心中

2025-02-27 16:03:1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一、总体思路

2024年,光明网牢牢抓住网络普法阵地,回应网民需求,推出《法治网事·网络法治护航网络强国建设》栏目,用网络为网友普网络法。栏目围绕中国网络法治30年实践成果,聚焦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监管、网购等网络法治热点话题,以及数据跨境流动等新规,运用新技术和网媒优势,持续推出一系列AI海报、动漫、图解、网络视频访谈等内容扎实优质、形式多元新颖的普法产品;充分发挥《光明日报》在思想理论宣传和联系专家学者的优势,精心推出系列理论、网评文章。

系列作品在光明全媒体矩阵平台进行传播,真正让纸上的法律走进网民心中,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将网络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内容与传播并重的效果。

专题头图

二、措施成效

(一)聚焦网络普法主题,回应网民需求,传递专业声音,做好网络法治建设的“金话筒”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发布后,光明网邀请法学专家撰写系列理论文章、评论员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网络法治的重要意义,讲述中国网络法治的生动实践,传递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在《以法治思维规制网络空间秩序》一文中提出,新型网络技术出现带来更多社会风险,需要相关立法不断跟进,以前瞻性的视野来规制网络空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为回应网民需求,光明网积极策划系列视频访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5位法学专家,讲述其在成长、学习与工作中与网络结缘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的变迁,并邀请其分享对社会法治热点话题的观察、研究与见解,分享来自专业人士的声音。

如专家在访谈时指出,目前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风险,未来,法律制度需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弹性、越来越注重实践。也有专家认为,打击跨境电诈已成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最关键一环,未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随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刑法所规定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4年宪法宣传周海报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新媒体策划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新媒体策划

(二)创新传播视角,通过网络隔空对话,以沉浸式普法,搭建网络法治建设的“连心桥”

在设计法治科普新媒体作品时,尽力打造通俗易懂、可亲可读的普法作品,让内容贴近生活,与网民形成沟通之感,努力做到可视化普法、新语态普法、互动式普法。

栏目结合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要时间节点,以动画和漫画为载体,从自述和日常对话的视角出发,设计新媒体作品,传达“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深刻主题,展示网络法治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回应新业态发展需要、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动画《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嗨!我是网小安~”》通过将“网络安全”拟人化,以“网小安”的第一视角讲述网络安全的内心独白,深刻反映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网络安全愈发重要的背景下,我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50余部,坚决维护网络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决心,并倡议广大人民群众要依法上网。漫画《一天内竟会遇到这么多网络安全隐患!》将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划分为8个场景,从两个人的日常对话出发,构建刷社交软件、日常办公、在社媒平台分享生活、连接公共场所免费Wi-Fi、拆快递等日常生活场景,揭示小细节中隐藏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而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网安全。

在2024年国家宪法日,光明网围绕“尊宪崇法”主题,开设网络专题,推出动漫、海报普法产品,以多形态网络宣传形式和手段,推出特色普法宣传作品。作品《尊宪崇法|“宪”在24小时》以MG动画的形式,将一家人的生活划分为几个场景,以展示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4小时都在维护我们的权益。海报《关于宪法与法治,典籍里这样说》,聚焦中国传统典籍中有关宪法和法治的名家名言,传递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策划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策划

(三)挖掘深度内容,用好传播矩阵,内容与传播渠道“两手抓”,打造网络法治的“扩音器”

通过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将通俗易懂、启发思考的好内容以丰富的形式载体在微博、头条号、百家号、视频号、华为浏览器等渠道进行推广传播,触达广泛网络用户。同时,践行“内容为王”的理念,策划优质内容,推出“普法套餐”,实现内容与传播渠道“两手抓”。

如《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一经发布,光明网便推出了数个长图解,对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进行全景式概览。通过长图形式,细数网络法治三十年的三个阶段、实践成就、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热词等。同时,充分利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系列AI海报和AI绘报告,展示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的成就和闪光数据。

(四)充分发挥思想理论宣传和联系专家学者的优势,进一步筑牢“知识分子的网上精神家园”

2024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围绕“尊宪崇法”主题,光明网组织专家撰写评论文章,推出了一批有内涵、有分量的宣传作品。如评论员文章《尊宪崇法|良法善治,护航网络强国笃行致远》指出,治网之道,法治为上。从最初的摸索起步到如今的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法治为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此外,光明网邀请知名企业家和高校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经历与学术研究成果,围绕AI大模型创新、优质内容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顶层设计、法律伦理约束等,共同讨论平台责任、技术与法治、内容生产与监管等方面内容,既满足网民对于网络法治知识获取的需要,也引发网民的深度思考。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系列新媒体策划

三、经验体会

(一)紧跟时代发展

紧跟国家立法进程,紧跟新业态发展,紧跟社会法治热点话题,及时向网民提供普法产品,满足网民对普法产品的需求。

(二)深度挖掘内容

挖掘深度内容,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设置议题,邀请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进行访谈讲解,为读者带来专业清晰的观点,传递专业声音,让普法走“心”。

(三)用好传播矩阵

用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用好传播矩阵,结合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载体,运用新技术赋能法律知识的传播,让普法有新“形”,实现内容和传播“两手抓”。

国家宪法日策划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策划

(四)贴近网民视角

从受众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趣味的形式,讲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法与真实案例,创新传播视角,为网民带来沉浸式普法之旅。关注受众反馈,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努力做到可视化普法、新语态普法、互动式普法,让法律知识如春风化雨,进入人心更要沁润人心。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