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华网:着力打造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网络普法平台

2025-02-27 16:03:1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一、总体思路

新华网法治频道,充分发挥权威优势和资源优势,将网络法治报道和互联网传播进行有机融合,高度集纳各权威媒体的重点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频道的核心目标是“传播法治文明、弘扬法治精神”,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为促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助力,做“法治精神的传播者、法治舆论的引领者、法治关系的协调者、法律服务的提供者”。

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收官站在安徽合肥启动

划重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速读

学习进行时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卫士”的亲切关怀

二、措施成效

频道2024年共播发相关稿件3000余条,总访问量超10亿,正面引导网上舆论,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聚焦政治动态

全面聚焦法治动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重要政策、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做好权威精准解读。

2024年5月28日,恰逢我国民法典颁布四周年,频道参与报道了民法典高峰论坛,期间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及参与民法典起草的专家学者,对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及贯彻落实效果进行了深入解读。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开始施行。频道及时推出《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份〈条例〉硬核出手!》,将法律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共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推进内容建设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转型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加强网络普法平台品牌建设。为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发展趋势,频道不断探索传统新闻报道的融媒语境表达,进一步创新法治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语态。联合相关部门、权威专家等建立畅通信息渠道,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制作图文、视频等多种产品,发出独家权威声音。针对全国两会“两高”进行解读,与最高法、最高检形成体系化合作模式,连续7年推出权威访谈融媒产品,各频道邀请最高法、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两会期间做客新华网,第一时间官方解读“两高”报告内容亮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该系列产品形态不断迭代创新,从最初的图文访谈,到视频访谈,再到沉浸式MR访谈,不断以新技术新形态新场景为“两高”权威访谈赋能,使该独家重磅产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法润江淮合肥高新区:构建多元普法新模式   近观枫桥湖南永州:持续擦亮政法“五老”调解品牌

(三)积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

积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既确保报道的权威性专业性,又能让法治宣传真正走近受众、贴近受众。先后推出《法治课代表》《以案“视”法》融媒栏目,全方位深度解读国家重要法律和行政法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漫画等多种传播形式,让受众直观感受法治的力量。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系列生动有趣、简洁直观的内容产品,做好相关法律知识传播,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年。在宪法宣传周期间,频道将这两个重要节点巧妙结合,分阶段打出“组合拳”。前期推出海报《2024宪法宣传周|一组数据看网络法治三十年成效》,精心梳理了相关权威数据,创新运用七张数据海报,盘点网络法治三十年成效,展现宪法精神如何引领新时代网络法治发展。产品推出后,在新华网客户端头部区域展示,一小时内访问量达150万人次,获腾讯热榜置顶,并被七十余家媒体广泛转载。宣传周收尾时推出短视频产品《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集纳此次宣传周各地有特色的工作亮点,运用快闪短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呈现宣传成效。产品在新华社和新华网客户端均重点展示,访问量共计一百余万人次,为宪法宣传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4年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频道适时推出图文稿件《谨防侵权!用AI生成内容,要注意规避这些风险》,专访相关法律专业人士,从多个角度诠释AI技术可能引发哪些法律风险,并提醒公众如何规避。稿件一经推出,当日各终端访问量超400万人次,并被八十余家媒体和平台转发。

系列图解

漫画

三、经验体会

(一)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切实增强宣传实效

一是针对重要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对外阐释、体现重点,加强报道力度,切实增强宣传实效。二是增强针对不同受众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和关注点不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报道,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二)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宣传报道中的运用

现阶段的频道报道内容主要依托自有网页端、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产品形式主要是文图及视频,下一步要加大互动式、沉浸式体验产品比例,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以及宣传报道形式的创新进一步加强。

(三)深入了解法律法规,应对新的法治报道需求

扎实的法律知识是做好法治报道的基石。要熟悉各类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基本法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同时,关注法律的最新动态和立法趋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法治报道需求。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