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委网信办:“法治+非遗” 打造网络普法新品牌

2025-02-27 16:03: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一、总体思路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丰厚,尤其是说唱文化、魔术文化已经融入宝丰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当地民众精神和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践活动。宝丰县结合实际,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开展“法治与非遗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全县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创作优质内容,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推动全县网络普法提质增效。注重利用互联网“赋能增效”作用,用好网络开展学习、宣传,实现线下活动、线上普法和线上宣传相结合,实现网络普法宣传接地气、有人气、记得住、用得上,让网络普法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法治与非遗 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现场

“法治与非遗 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现场

普法活动现场,校园安全展板内容吸引小朋友阅读

二、措施成效

(一)坚持分工明确,以部门联动“促落实”

发挥协同机制,印发《法治与非遗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实施方案》,联动司法行政、说唱文化发展中心、文联等部门,并明确活动的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活动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二)坚持内容为王,线下活动更“吸引人”

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形成法治曲艺、法治魔术、法治小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宝丰特色优质网络普法作品”。协调艺人先后创作三句半《网络安全记心间》、三弦书《法盲王老三》《反对邪教害人精》等41个曲艺节目,普法作品更生动有趣,网络普法的内容更“接地气、聚人气”。

充分利用马街书会活动规模大、人流量大的特点,将“法治与非遗 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举办地安排在马街中华曲艺展览馆,精心设置舞台展演、展板宣传、现场互动等活动内容,还通过宝丰生活网、直播鹰城等新媒体账号进行直播,打造“有节目、有场地、时时有、随时看”的网络普法宣传“宝丰品牌”。(马街书会作为中国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是全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空间,群众基础广泛。)

(三)坚持创新形式,线上活动更“有趣味”

利用网上普法、网上学法,不断拓宽网络普法思路,丰富主题网络普法活动内容。县司法局编辑关于防诈骗、老年人赡养、未成年人保护等实用性强的普法案例,并通过微信发至各村群,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共推送普法案例90余条。组织网上学法,全县149所中小学师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法治知识,41753人在线注册学习,中小学师生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防校园欺凌”专题活动,利用“VR”模拟庭审现场,让同学们通过手中的剧本,了解校园欺凌等案件的处理流程及危害,在互动体验中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普法活动现场,说唱艺人表演三句半《网络安全记心间》

普法活动现场,说唱艺人表演三弦书《法盲王老三》

(四)坚持舆论造势,网上宣传氛围“更浓厚”

积极对接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形成较强的规模和声势,助推“法治与非遗E路同行”网络普法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全网报道此次网络普法宣传活动相关信息195篇,客户端42篇,微信33篇,网站115篇,数字报3篇,视频2篇。新华社、人民网、环球TIME、环球网、中国网、凤凰网、河南文明网、大河报、顶端新闻、平顶山日报等媒体参与报道,其中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100万+,凤凰网阅读量50万+。

三、经验体会

(一)“网络普法+特色文化”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普法品牌

网络普法宣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缺一不可,要分析本地受众的日常,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尤其是要与特色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将专业化的互联网法律术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普法品牌,才能让网络普法真正获得实效、深入人心。

(二)“线上普法+线下活动”以分类形式将普法内容精准送达

新媒体时代,线上普法活动适应大部分年轻受众的需求,线上答题、线上培训、线上视频等类型能够实现普法的高质高效,但对于不同层次的群众我们应该实行受众导向,满足不同群体的“分类需求”,对中老年群体开展线下活动,采用曲艺、魔术、线下讲解等方式,利用常态化演出,让普法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对于学生群体应当采取互动性更高的网络普法模式,做好线上线下活动的有机整合。

普法活动现场,小朋友阅读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宣传手册

(三)“普法活动+大流量宣传”营造学网知网懂网用网的浓厚社会氛围

积极将网络普法融入网信宣传活动中去,做到宣传、普法一起抓,用好线上直播等方式,利用网上正能量和大流量,推动网络普法再出新成效。

普法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