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委网信办邀请专家教授开展“中国数据安全的责任构成与义务体系”专题讲座
一、总体思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网信办以“网络普法和普网络法”为工作导向,在主题宣传、阵地建设、依法治网等方面创新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强化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全民法治意识和素养有效提升,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法润民心、惠及民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措施成效
(一)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升网络普法感染力吸引力
围绕网络普法、网络文明等内容,推出系列特色传播活动,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入人心”。一是统筹协调构建网络普法合力。将弘扬法治文化列入全市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要议题设置方案,高站位统筹开展网络普法宣传。联动司法行政、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将普法工作由“独唱”发展成为“大合唱”。联动开展“法律知识大比拼”街采问答、擂台赛等15场;走进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地开展主题班会、咨询等活动100余次,投送公益短信30余万条;统筹全市党务政务新媒体集中开展网上宣传,开设#法润银川·“典”亮生活等专题专栏,发布相关普法图文、视频2.2万余篇次,在普好网络法的同时做好网络普法。二是文创赋能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打造市委网信办IP形象“银小信”,围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互联网法律法规,制作“银小信”普法冰箱贴、违法举报抽纸盒等文创产品6200余个,制作《小信说法》微动画20期。邀请专家教授、律师、网络达人开展“网络安全大家谈”等座谈、直播5场;在全市商圈、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开展“网安知识补给站”等线下互动宣传活动,发放折页彩页3万余份,张贴海报5000张,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漫画书籍1000套,将“枯燥说教”的法律条文向“生动演绎”转变,实现普法“有形有声、入脑入心”。三是坚持依法治网、以德润网结合。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事迹网上宣传,统筹全市党务政务新媒体发布稿件2700余篇。持续推进“银川好网民”品牌建设,开展“网络寄语墙”“银川述评”“银川漫步”等活动,征集网评文章、视频、评论等作品2000余件,评选表彰49件优秀作品。选聘@宁夏深1度、@鸿盛警官等9位网络达人为银川市网络文明宣传大使,通过其网络影响力引导广大网民争做网络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维护者。充分发挥“@问政银川”微博矩阵直连网民诉求作用,解决市民政策法规及需求问题,全年共转办督办各类民生事项7200余件,办结率达98%。
2024年9月,银川市委网信办选聘9位银川市网络文明宣传大使
2024年9月,市委网信办邀请网络达人开展 “共筑网络文明E起行”圆桌对话活动
(二)创新阵地建设举措,扩大网络普法覆盖面影响力
凝聚全市党务政务新媒体、网络达人、互联网企业等宣传合力,构建多元化网络普法新格局。一是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拓宽普法覆盖面。统筹全市1000余个党务政务新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及全市三级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970余人,构成多元普法矩阵;融合“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常态化普及本领域本行业法律法规,广泛凝聚依法上网、依法用网社会共识。二是科技赋能阵地建设提升普法互动性。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为目标,打造银川市互联网行业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网络法治展厅和网络安全体验区,系统性展示网信领域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通过“绵羊墙”“仿冒电话”“网络信息透明人”“二维码与安全”、防诈反诈及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互动体验环节向公众宣传警示各类网络安全威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及社区群众等受众超5000人次。三是多方联动共同携手扩大普法影响力。与新媒体协会、互联网企业联动开展网络普法活动,打造“银川述评”网评品牌,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消费者维权等社会热点事件撰写网评文章,以通俗易懂、客观理性的话语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联动“黄小柱的天空”等网络达人发布《舆论场上的安全话题,珍惜每一个打出去的字》,围绕企业行业特点指导凯信特等企业打造“娜姐说安全”网络普法品牌,开展直播、发布短视频100余次,长燃智享发布“妥妥课堂”系列短视频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遴选16家互联网企业作为银川市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单位,充分发挥企业社会效能,义务提供网络安全咨询,配合开展网络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分析研判、调查取证、应急处置等工作。
2024年,银川市委网信办举办“法律知识大比拼—寻找身边的法律明白人”活动
银川市委网信办举办“网络安全我参与”大闯关活动
(三)创新管网治网手段,增强网络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把普法融入执法过程,开展实时普法、精准普法。一是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成立银川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和银川市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各党政机关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公布举报方式并及时受理群众有效举报,转载发布辟谣文章2800余篇次。联合网安部门共同处理“违法行为人造谣‘银川南门广场发生死伤案情’”等事件,向社会公众发布《银川网信、网警郑重提示!》等稿件,引导网民对法律心存敬畏,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二是持续开展专项行动。联动住建等部门,开展房地产领域“自媒体”网络人士座谈会,解读有关政策、普及相关规定,引导行业依法自律、健康发展,打击处置恶意唱衰经济、房地产等领域虚假不实信息。深入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银川市网络综合治理平台作用,对全市注册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处置涉黄涉赌等违法网站42个、APP1个,违法违规账号42个、相关有害信息160余条。三是执法普法同步并行。对于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直播、短视频低俗内容等问题,依法依规开展清理整治工作。针对“某企业直播间涉低俗行为”等事件,统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涉事企业进行约谈,查处违规账号,并现场普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经验体会
(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网络普法要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紧跟社会“热点”、瞄准民生“痛点”,将枯燥说教的法律条文向生动演绎转变,真正转化成为接地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二)整合网络普法资源
网络已经成为普法工作的主战场,在党务政务新媒体常态化开展宣传的同时,结合互联网企业和网络达人的创新力、影响力,依托新媒体矩阵,拓展网络普法的深度和广度。
(三)创新求变趣味互动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根据时代潮流变化,在不同时间节点,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定制不同宣传内容和法治文化文创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能更好地让广大群众从“接收者”变为“传播者”,最终成为惠及社会的“受益者”。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