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活动
一、总体思路
湖北省十堰市委网信办积极探索网络普法新路径,通过搭建新媒体矩阵、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强化主题活动、互联网无人律所、法治文化阵地等各类载体建设,大力培养网络法治宣传名人和“法律明白人”,进一步提升全民网络法律法规素养,为构建网络强国、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二、措施成效
(一)拓展宣传渠道,“指尖上”普法如火如荼
一是搭建新媒体矩阵,法治信息“一键获取”。发挥“网、端、微、屏”等载体的普法优势,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涉互联网重要法律法规为重点,以秦楚网、十堰广电网、“法治十堰”微信公众号等为牵引,综合运用“互联网+宣传+科普”传播新模式,构筑起市级媒体普法专版专栏为主体、县级普法矩阵为支撑、基层普法微信群打基础的融媒体普法格局,形成“《十堰晚报》案·鉴”“张湾普法”抖音号、“吕家河民歌普法”“郧和律所普法”等系列品牌。2024年以来,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59个、发布视频550余个,浏览量达2912.4万余次。二是创新特色栏目,互动普法“接地走心”。依托抖音视频、“村村响”大喇叭和广播,先后打造了“普法小剧场”“小夏说法”“以剧普法”“融融说法”“法理点睛”等特色普法节目,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风格讲述老百姓最关心最想知道的法律话题,实现普法工作“走心”“走新”,真正把法律知识送到城乡千家万户。三是紧跟时事热点,让普法更具“烟火气息”。紧盯时事热点,从全市各类法治类新闻、工作动态、以案释法、全国法治新闻等内容中选取热点焦点事件,进行剖析,编辑成普法节目,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融融说法”广播栏目
(二)创新普法形式,“情景式”普法有声有色
以群众需求和关注的焦点为着力点,创新开展“情景式”深度普法,巧妙将网络普法内容与地方文化特色深度融合。一方面,区分党员干部、群众、大学生和青少年受众群体,将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编排成情景剧、沙画表演、快板书、说唱RAP等多种文艺形式,让法律法规“唱起来”“演起来”“动起来”,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治的浸润。适应青少年特殊群体,大力宣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精心制作情景剧《点点星光伴你前行》在各中小学演出。另一方面,结合热播剧《狂飙》、司法部推选电影《红纸鹤》,针对“野外电鱼、自制枪支、开设赌场、吸食毒品”等涉法问题进行解读,用鲜活的人物剧情讲解枯燥的法律条文,满足了群众对普法视频观赏性的需求,话题贴近生活,引起群众共鸣。2024年9月,十堰市委网信办编排的网络安全宣传创意沙画表演,首次亮相湖北省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引发现场群众阵阵掌声,现场直播观看量超75万人次。
十堰市房县举行“e起守护·‘未’你而来”网络普法进校园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列主题活动
在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互联网法律法规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普法”抖音号
(三)强化各类载体,“互动式”普法提质增效
一是依托各类主题活动。积极组织或参加“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宣传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组织市县两级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普法队伍,走上街头、深入机关、社区、校园等单位,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二是依托“互联网无人律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具备诉讼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查看经典案例等20余项在线法律服务功能的“互联网无人律所”陆续在全市各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村(社区)等地投入使用,可在线24小时享受“法律咨询”“文书代理”等服务,切实为市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开启了网络普法宣传的新模式。三是依托法治文化阵地。以“一地一品牌”为抓手,打造漫步式、沉浸式、体验式法治文化阵地,大力宣传宪法及互联网法律法规。目前,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法治文化基地、阵地全覆盖,法治文化浸润千家万户。
(四)依托名人效应,“法律明白人”普法成效显著
一是主动培养网络名人。十堰市委网信办组织市级重点新闻媒体,借助传统媒体感召力和影响力,先后推出“肖哈哈”“姗姗”“若彤”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主播,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环节等,面向群众开展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和典型案例解析,提升全民网络法律法规素养。二是积极引导网络名人。引导十堰“网络大V”,深入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好十堰网络普法故事。其中,拥有700余万粉丝的十堰网络名人“恒正建设(胡哥)”,先后拍摄系列法治宣传短视频20余条,在引发网民共情的同时又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取得良好示范效应。三是积极培养“法律明白人”。从村干部、驻村律师、人民陪审员中遴选培养1187名“法律明白人”,发挥熟人、熟事、熟法的优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案例宣讲等方式,讲授法律知识,成为参与乡村依法治理的“主力军”。
三、经验体会
(一)网络普法宣传需要探索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VR实景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多元化的普法工作赋予了新活力。在2024年湖北省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十堰市首次将AI数字人“小初”作为主持人之一在现场与群众互动,提供法律咨询、播报典型案例,增强了普法工作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网络普法宣传需要贴近群众
网络普法宣传,就是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群众、网民能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就是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让公众心悦诚服,懂得法律是明辨是非、规制行为的重要工具。
湖北省十堰市宣传互联网法律法规
(三)网络普法宣传需要巧借时势
在全民自媒体时代,网信部门既要加大对自媒体的监管、整治乱象,也要巧借自媒体的传播渠道,引导自媒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能力参与到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中。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