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山东省济宁市委网信办联合济宁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实时性、共享性、开放性的优势,创新研发“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主要包括法律咨询、案件委托、普法宣传、品牌推广等四大模块,主要功能是为群众提供法律资讯、传递法治力量、普及法律知识等,还可在线进行法律咨询,并享受找律师、找援助、找调解等便捷的法律服务,让群众不出家门便能享受到法律顾问的服务,遇到法律难题动动手指就能咨询专业人士和律师的建议,有效打通了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成山东省内首个网络法治宣传和网络法律交互服务平台。
“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首页
“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页面
二、措施成效
(一)畅通法治服务渠道,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学法用法服务
为了破解“群众找法难”“法律服务难”等问题,济宁市委网信办联合济宁广播电视台,以“互联网+法律服务”为切入点,组建专业团队,创新研发了“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一方面,通过捕捉社会上的法律热点事件,及时发布问法热点,以案释法进行解读,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权威、准确、实用的网络法治服务,上线以来,累计定向推送法律资讯、政策解读等40余条。另一方面,认真收录群众日常所需的法律法规、学法用法视频和漫画等各类法律资源,积极搭建法律法规库,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还能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治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法律咨询服务
“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入驻律所
(二)优化平台服务功能,实现高效咨询与便捷委托有机结合
一是突出技术领先,平台采用当前主流的开发架构,实现了跨平台的Web前端、H5移动端与后端数据的无缝对接,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还大幅提升了平台的系统稳定性。二是突出便捷高效,平台邀请了10余家律师事务所、近50名专家律师入驻平台,坚持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设置了问法热点、律师团队、律所风采、我要问法、以案释法、我要委托等八大服务模块,实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围绕法律咨询、案件委托、品牌推广、普法宣传等功能,提供了常见问题领域的4个大类、46个细类,根据问题领域,帮助群众快速找到需要咨询的律师。当用户有法律问题诉求时,可以搜索法律咨询的提问记录,也可以直接向律师发起提问。截至目前,平台累积访问量超过10万。三是突出双方共赢,平台不仅服务群众,还服务律师,打破了律师和当事人信息不对称以及传统行业领域中年轻律师案源少等问题。通过组织律师在后台服务,随时解答用户提出的法律咨询,增加参与律师的曝光度,方便承接案件,当群众有法律案件诉求时,可以对律师发起案件办理委托,既能解决用户的法律难题,又能为律所增加案源,切实搭建起一座用户与律师业务联系的桥梁。
精英律师
问法移动端
(三)打造“互联网+”普法宣传新阵地,让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平台立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法治需求,广泛收集各类普法宣传工作资料,形成涵盖法律条文、法律释义、专家讲座、政策解读、普法动漫、以案释法案例等法治宣传海量图文和音视频的普法知识数据库,积极融合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新闻网、济宁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内容、渠道、资源优势,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通过“问法热点”“以案示法”两个栏目,向公众分享更多的法律资讯,运用图解、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重点内容,让广大网民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法治、信仰法治、践行法治,有力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同时引入AIGC技术,探索智能问答、智能搜索、多模态内容生成等场景,实现精准推送普法内容和权威解答法律咨询,切实提高网络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
管理后台
以案示法
三、经验体会
(一)打破空间限制,打造一体化精准化网络法治服务新模式
“律师来了”网络问法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法律咨询的空间限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既能“键对键”、又能“面对面”,还能“点对点”的零距离法律云服务,让群众切实地感受到满满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二)强化自主可控,融合多端发布赋能网络法治宣传新生态
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架构,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PC端、APP客户端和微信端,不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提供丰富的法律资讯、案例分享,形成了“互联网+问法”的普法宣传新模式。
(三)专业与AI兼顾,构建权威高效网络法治宣传新阵地
平台通过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引入优质法律资源,在线解答用户提问,形成了浓厚的法律知识传播氛围。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与建议,引入AIGC技术,探索智能问答、智能搜索等场景,实现精准推送普法内容,打造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法治宣传新阵地。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