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福建省莆田市委网信办、莆田市公安局、莆田市司法局牵头建立“三头六臂”网络普法工作模式,围绕“六臂”即“专栏亮法”“净网护法”“莆商传法”“民俗唱法”“达人说法”“影视演法”六种宣传方式,采取“线上推广、线下融合、广泛参与”的创新思路,网上制作发布并属地全网推广网络普法宣传精品优品,网下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开展网络普法进社区、进高校、进电商、进企业、进景区等线下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助力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法治素养,警醒群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共同营造健康文明、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莆田六尺巷·厝边居》首映礼
二、措施成效
(一)经典改编,制作互联网版西游记
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和家庭痛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助力条例的实施和普法宣传,莆田市委网信办趁势而为,召集莆田乡贤“林剑舞”团队,筹拍“互联网版·新西游记”6集微短剧。该微短剧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依托《西游记》经典IP,创造性演绎西游记第82难——“互联网沉迷难”,悬念与笑点齐飞,娱乐与普法并举,以“八戒沉迷网络,一步一步越陷越深,最终酿成大错”为故事主线,探讨“网络沉迷”这一社会痛点,引导全社会为“网络沉迷防治工作”共同发力,为广大未成年人打造健康网络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该短剧在福建电视台少儿、经视、文体频道和海博TV播映,“网络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政在你身边”百家号逐集转发宣传;莆田市教育局将其确定为“预防学生网络沉迷”项目纳入中小学班会和家长会内容,家长反响热烈,普遍表示“孩子爱看,有所启发”。
网络普法进戏台
网络普法进高校
(二)跨界创新,首创妈祖话网安
莆田市委网信办创新推出《学网安·创平安》妈祖元素网安宣传作品,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网安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使网络安全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走进千家万户。该作品围绕“妈祖来普法”“依法建网用网”“网络安全小常识”“网络安全无小事”“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五大篇章,介绍了网安周的主题,依法管理用网管网的要求、个人信息数据保护的防范技巧,分享了电诈、个人信息泄露等相关典型案例,并对网安领域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内容扎实,广受欢迎。
(三)达人集结,演绎莆田厝边居
策划推出《莆田六尺巷·厝边居》网络电影,召集了近百名莆田头部网红倾情义演,以精心的立意、精良的制作、精彩的剧情和精妙的故事讲述了新时代的“六尺巷”故事,在“嬉笑怒骂”中讲好“以和为贵,睦邻礼让”的莆田故事,对于基层治理,尤其是莆田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建房纠纷”具有“无可替代”的宣传教化意义,在网络空间上起到“消除戾气,化解怨气,弘扬正气”的作用。
网络普法进村居
网络普法进电商
(四)特色融合,重构打谣莆仙戏曲
在莆田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指导下,由莆仙戏剧院团队创作并演绎莆仙小戏《小五哥破谣记》,通过莆田民间传奇人物小五哥,重新演绎了打谣治谣的传奇故事,将国家级非遗莆仙戏和网络普法巧妙融合,警醒网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极具普法教育意义和莆仙文化价值。在2024年网络普法进高校、进戏台活动中,获得了广大学生、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网聚微光,共创网络普法精品
莆田市委网信办积极组建一支“网络普法宣传小分队”,由全市优秀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律师、民俗专家以及“网络大V”等专业人才队伍组成,共同创作推广优秀网络普法作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制作推出网络普法短视频39期、网络普法推文40期,其中特邀了千万级网络达人朱铁雄,拍摄网络普法宣传短视频《网络青年文明使者,“变装少年”朱铁雄倡议抵制网络谣言》获公安部网安局官方视频号刊载,在全国联动宣发。
三、经验体会
首先,网络法治宣传需要凝聚合力,充分发挥网信系统、公安系统、司法行政系统、互联网平台以及自媒体达人等多元主体的资源和力量,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普法联合宣传体系,共同推进网络法治宣传工作。其次,需要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网络法治宣传活动,线上通过开设专栏、发布案例、达人助力、创作微短剧等方式,线下则积极走进社区、高校、企业、景区举办普法宣传活动,播撒法的种子,让法治思想蔚然成风。第三,在普法内容上,关注当下网络热点和社会需求,如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打击网络谣言、整治网络戾气等,使普法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帮助网民解决在网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增强网民的网络法治意识。同时,融入莆仙戏、三句半、喊麦、莆仙赞句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使网络普法更具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普法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推动网络法治宣传工作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网络普法进互联网企业
网络普法进企业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