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委网信办:创新“润企赋能”工作法 探索民营企业网络普法新路径

2025-02-27 16:03:4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一、总体思路

结合南通民营企业主体众多、网络普法需求旺盛的客观实际,江苏省南通市委网信办创新“润企赋能”工作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部门联动协作,主动问需民营企业,拓宽网络普法路径,采取多种形式“送法进企业”。通过开展法治体检、政策解读、网络法治宣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对法律法规知晓率和认知度,切实帮助企业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推动营商网络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二、措施成效

(一)聚焦“难点”,全面统筹定方向

一是座谈摸清问题。开展座谈交流,把民营企业反映的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网络法治建设、网络侵权问题和困境进行梳理、分类和汇总,确立年度涉企普法目标。二是调研明确需求。分10批次深入200多家民营企业调研摸底网络普法需求及网络侵权情况,系统梳理108条需求,制定年度涉企普法重点任务清单。三是联合制定举措。与市委金融办、市司法局等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加强统筹策划,联合推出“润企赋能”网络普法项目,细化制定16项具体举措。

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上市企业业务辅导会,组织检察院、公安局、重点网站平台进行专题宣传

(二)紧盯“重点”,分类施策重保护

一是强化“面对面”培训。针对上市及重点拟上市企业,召开“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业务辅导会,组织检察、公安及相关重点网络平台讲师,针对网络金融、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通过对前沿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讲解,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平台义务与责任边界,为企业维权及防范侵权提供指导。二是强化“点对点”指导。深入重点行业和领域,主动深入项目工地、工业园区、新业态、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点对点网络法治宣传,服务企业50余家,举办网络普法讲座30余场次,有效拓宽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网络普法覆盖渠道。三是强化“实打实”帮扶。聚焦重点扶持的小微企业,成立10家网信助企服务工作室,聚焦互联网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各阶段需求,普及宣传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合规、科技创新等领域法律法规,同时,畅通交流渠道,提供咨询及相关法律政策解答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网络侵权问题。

组织“e企学习”专场培训

组织网络法治宣传月线下体验日活动

(三)抓住“节点”,多措并举强宣传

一是紧抓重大会议节点。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组织本地互联网企业学习交流,督促企业把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到自身发展中。指导企业网站、公众号上开设普法专栏,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和网络法律法规知识。二是紧抓专项行动节点。以“清朗2024”“利民护企”“网安2024”等专项行动为契机,联合国安办、保密局、公安局等单位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120多家企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普法行动,介绍新型网络诈骗各种作案方式和特点,避免企业遭受网络侵权。三是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在“安全生产月”“3·15维权日”“民法典宣传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放各类宣传手册85000余份,举办线下宣传活动60余场,开展线上知识竞答,覆盖人群91000余人次。

(四)突出“亮点”,赋能服务新动能

一是用好“网端”宣传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云上直播间普法e课堂”系列云宣讲及直播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及理论“名嘴”“法律明白人”走进直播间,围绕民法典合同编、网络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约车合规运营等新业态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互动问答。二是用实“驻点”服务阵地。依托各类党群阵地,整合街道社区、非公企业等阵地资源,打造普惠高效的“15分钟网络普法服务圈”,建成“善水E站”等多个服务站点,推动网络法治文化与新业态经营文化深度融合。在“暖心驿站”等新业务流动群体休息场所设立网络普法工作室,配备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书籍,有助于利用碎片时间自我增值,提升法治素养。三是用活“清单”赋能指导。针对直播行业的普法需求和行业乱象“对症施药”,制定网络直播领域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以柔性指导丰富监管方式。探索“你点单,我来讲”服务,制定“菜单式”普法,让宣传内容更符合需要。

走进属地重点企业开展实打实服务

三、经验体会

(一)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普法支撑

着眼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基础,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市委网信办创新“润企赋能”工作法,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在法律服务和权益保护方面对企业予以保障,规范企业尊重法律不越界,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网络普法体系要立足资源整合

网络普法要牵头整合资源,统一调配,积极发挥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人员专业优势,打造高素质的涉企普法队伍,健全网络普法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将网络普法知识送到企业的“大门口”,提高网络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营商网络环境“组合拳”厚植企业生存发展的丰沃土壤。

走进企业开展点对点指导

建成“云端”普法直播间

(三)网络普法形式要突出分层分类

在“全国网络普法行”强大声势引领和浓厚氛围带动下,受益于相关活动启发,南通从创新网络普法理念和普法形式入手,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特点,分层分类开展网络普法宣传,实现网络普法工作最优化提供等“覆盖式”“点单式”“沉浸式”宣传,既能“面”上统筹,做好法治营商环境网络普法宣传工作,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又能“点上”发力,丰富和创新宣传形式,不断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网络普法载体要贴近实际需求

把握新业态发展需求,立足新就业群体法律诉求,加强与部门协作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延伸网络普法服务触角,打造“15分钟网络普法服务圈”“善水E站”“暖心驿站”服务站等阵地,推出暖“新”举措,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专业性、普惠化、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企业家政策“落地感”、群众行动“认同感”不断增长。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