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符平才 吴学海
“现在我们已经新建了Ⅱ类供应站,液化石油气的储存瓶数从以前的28瓶(Ⅲ类供应站)增加到现在的168瓶左右,既满足了日常经营使用,又消除了超标储存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下可以安心经营了。”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某液化石油气瓶装燃气经营者对前来回访的大方县检察院检察官说道。
超标储存液化石油气,会导致储存气瓶库房空间缩减,一旦燃气泄漏造成库房内气体浓度上升,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
据悉,2023年9月,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监督过程中发现,辖区内部分乡镇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存在超量储存问题。为进一步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提升监督质效,大方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调取辖区内企业燃气经营许可、燃气充装数量、企业销售量、仓库储存等级等数据,碰撞、查处超标储存瓶装燃气线案32条。并以走访企业、现场督查、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调查查明:辖区大部分乡镇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均为Ⅲ类供应站,未按照最多储存28瓶的行业标准,大量超标储存瓶装液化石油气,违反了《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大方县人民检察院遂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对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超标储存问题履行监管职责,消除安全隐患。收到检察建议后,职能部门督促燃气企业按要求给各乡镇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分配液化气气瓶,对超量储存的运回并作停业整改;对违规设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吊销1家,停业整改4家,约谈1家;督促燃气企业安装液化气泄漏报警装置4套、安装撞击时不产生火花设备设施4套。
同年11月,职能部门按期回复了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大方县人民检察院收到回复后,持续实地跟进整改效果,发现案涉乡镇瓶装液化石油气Ⅲ类供应站超标储存情况依然存在,社会公共利益仍旧受到侵害。次月,大方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黔西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大方县某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对辖区燃气管理工作履行监管职责,消除安全隐患。
在诉讼过程中,职能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跟进整改,对违规设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Ⅲ类供应站依法取缔、关停并吊销营业执照,选址另建瓶装液化石油气Ⅱ类供应站65个(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储存168瓶左右);对超标储存的3家瓶装燃气公司立案调查,处罚人民币2万元;对各燃气企业及各乡镇经营点开展“回头看”检查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督促燃气企业安装液化气泄漏报警装置94套、监控系统65套、安装撞击时不产生火花设备设施94套;组织对全县175名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2024年,大方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职能部门参与开展“回头看”,经现场核实,职能部门整改属实,乡镇瓶装液化气供应站超标储存的问题全部解决,违法状态已经消除,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行政公益诉讼目的已经实现。
燃气安全紧系民生大计,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公共安全,更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大方县人民检察院综合运用数字监督模型、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全面履职,推动职能部门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规范经营,通过预防性公益诉讼消除燃气安全隐患。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