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在北京体验两种风格的庙会

2025-02-17 14:53:2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标准+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爆肚、炸灌肠、羊肉串、茶汤……2月3日,第二次在北京过年的侯星第一次前往北京庙会。当天上午10点,《法治周末》记者与侯星在雍和宫地铁站碰面,还未出站,便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往地坛庙会的方向而去。

在侯星的记忆中,东北老家的“年味儿”非常足,穿新衣、放鞭炮、全家一起争相吃带有硬币的饺子……“在东北,很早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但是这两年在北京,感觉‘年味儿’变淡了。”于是,侯星决定带着孩子前往庙会寻找年味儿。

“羊肉串儿嘞”“老北京正宗的炸灌肠”“热乎儿的茶汤”“老北京风车,纯手工制作”……庙会中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记者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侯星也有同样的感受。

“那时,父母会在过年前带着我一起赶集,集市上的东西应有尽有,父母会给我买新衣服和很多好吃的。”在侯星的记忆中,小时候的集市就如庙会般热闹。

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今年春节也成为了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鱼灯、剪纸、兔儿爷、老北京毛猴儿……庙会现场张灯结彩,角落随处可见非遗元素,非遗大师的精致手作、非遗工艺的各类制品,以及由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新文创”齐聚一堂。在众多展位中,毛猴儿和兔儿爷摊前聚集的人最多,这两个手工制品也是让侯星和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

“小毛猴儿在玻璃罩内栩栩如生,兔儿爷在展台上威风凛凛,第一次见到老北京的非遗手作,同时还能听到传承人现场讲述制作过程,感觉非常震撼。”侯星说。

“这毛猴儿是用中药材做的,脑袋和四肢是蝉蜕的头和爪,毛茸茸的身体是辛夷。”“蛇盘兔辈辈富,福临千万家。”毛猴儿制作技艺传承人和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向围观的群众介绍道。

第一次逛庙会的侯星兴奋不已,一行人逛完地坛庙会后又前往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和地坛庙会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厂甸庙会文化氛围更浓重,而地坛庙会的民俗韵味更浓厚。”在地坛庙会,侯星观看了民俗表演、吃了多种传统小吃,还在游乐场中了大奖;而在厂甸庙会,侯星看到了很多古老的钱币、文玩字画、笔墨纸砚。

在庙会上,侯星第一次吃到了老北京传统小吃炸灌肠,买到了小时候才有的风车、百年前的清朝钱币,看到了很多平时难以看到的非遗文化物品与表演……

“在庙会上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儿’和独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侯星说。

(应受访者要求,侯星为化名。)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