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社稷的基石。平安建设,一头连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
“平安”二字,以细微之处的安心与幸福,深植人心,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生活在贵州毕节,我觉得特别踏实,特别有安全感。”收到政法干警发放的宣传小礼品,家住南山公园附近的市民黄先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毕节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好,大伙儿晚上都喜欢来公园里散散步、跳跳舞、打打球、健健身,幸福感满满。”
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委政法委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塑形行动”,纵深推进平安毕节、法治毕节建设提质增效,实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切实以实际行动维护毕节良好形象,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更加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能力更加凸显,平安法治毕节建设的成色更加厚实,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意识更加主动,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的底座更加坚实,新时代政法队伍更加忠诚干净担当,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法保障。
成绩背后,是毕节政法战线回应新时代人民新需求的不懈努力,是对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毕节法治毕节的不懈追求,更是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毕节的生动实践。
奏响党建引领“强基曲”,强化基层治理“硬实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党员干部距离群众最近,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神经末梢,是稳定的第一线,要上连天线掌握方针政策,下接地气服务百姓民生。基层也是矛盾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只有使基层党组织在内的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起来、强大起来,党的组织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毕节市将2024年确定为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攻坚行动年,把落实攻坚行动工作情况列为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全市已规范化建成8个县级综治中心,逐一指导把关279个乡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全力推动市、县两级综治中心与基础管控中心实现深度融合、协同联动。
全市7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5人被评为全省“优秀网格员”,10人被评为全省“优秀联户长”。全市基本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治理格局,有力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隐患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防、事中有效控制转变。
谱好综合治理“联动曲”,激发社会治理“聚合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政法机关作为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底线思维,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这个酒对身体不好,的确不能多喝,你妻子也是关心你,两口子也要好好沟通,不要吵架,家和才能万事兴。”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陈某某的家中,调解员语重心长地劝说陈某某及其妻子,化解陈某某酒后经常与其妻子争吵的纠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基层,像陈某某家一样的纠纷数不胜数,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已然成为基层工作的一大难题。
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毕节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塑形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持续推进综治中心阵地规范化建设,整合法院、检察、信访、公安、司法、教育、卫健等39个部门资源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坚持“预防在先、防范在小,早发现、早处置”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全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推动各类矛盾的防范与化解。持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组建市“131”机制办,深化运用“四专两合力”举措,打防两端同步发力,有效扭转电诈被动局面。创新推广“爱心妈妈”“平安腕表”“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等经验做法,大力推动专门学校规范化建设,为全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奏好示范创建“法治曲”,谱写社会和谐“添动力”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
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定海神针。
“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开展以来,毕节市通过出台《全面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实施意见》等20项重要制度和实施方案,精心编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法治督察、错案问责追责等8大体制机制网,确保法治建设行稳致远。金沙县、织金县、黔西市辖区的32个乡镇试点承接行政处罚权下放,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极大地提升基层执法效能。制定打造“七个示范样本”深化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打好“督、考、述、责”组合拳,推动法治建设责任制落地见效。探索形成“六大监督”完整体系,经验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入围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奖,在全省推广并参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守法普法示范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示范单位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0%、40.3%、17%,均位列第一。成功入围首批“全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地级市”单项工作示范候选地区。在全市开展乡镇(街道)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编印工作手册指引,作为乡镇执法人员“口袋书”。探索建立司法行政干部与法律明白人分片结对帮扶机制,完成1995名村(居)法律顾问与2.3万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工作,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0372次。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统筹各县(市、区)法学会及基层服务站开展各类宣传活动924场次,惠及41万余干部群众。
弹好民生保障“暖心曲”,优化为企服务“增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3月11日,“太极古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暨茶业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法院揭牌。是全省首家“茶业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
“我们将以‘太极古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为支点,为企业、茶商、茶农提供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务,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星关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毕节市依法保障和促进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缩影。
良好营商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法治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法治保障。
毕节市出台《全市政法机关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二条措施》《毕节市法治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统筹政法单位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涉企申请立案监督案件9件,为企业公证517件,帮助182家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统筹推动8处煤矿复工复产,释放产能400万吨/年。执结涉特殊主体案件377件,办理涉企各类案件426件,侦破知识产权类案件11起,其中侦办的“12·13”假冒注册商标案,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唱好普法宣传“进行曲”,激发互助共享“吸引力”
宣传工作,就是民心工作,有效宣传是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政法舆论宣传工作是政法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政法工作的一个“窗口”。
为认真做好政法宣传工作,毕节市积极探索宣传工作与政法工作互促共赢的途径,秉承融合发展、互促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毕节政法宣传工作新路子。
“平安毕节”快手号获2024年度影响力政务账号,“毕节长安网”一点号获全国政法委系统14名,“平安黔西北”头条号阅读量突破1亿,短视频《一念成魔》获全省“E法黔行 网络普法看贵州”短视频征集展播“创意奖”,“平安毕节”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七星关区检察院、金沙县检察院荣获2024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乌蒙检察利剑》获最高检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品牌展示活动评为“优秀检察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2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2700余份,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短剧《法“点”人生》累计阅览量破3.5亿次。
练就善作善成“担当曲”,增强队伍发展“源动力”
政法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根本,也是永恒主题。
执法者必先守法,律人者必先律己。
新时代的政法铁军,要坚决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2024年,邀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为全市400余名政法干警解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组织市县两级50名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对全市9个县(市、区)分管副书记、279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或分管领导开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为全市1500余名政法干警作廉政警示教育专题辅导报告。通过分级分类培训,全市政法干警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堂堂鲜明生动的主题党课、一次次受益匪浅的红色教育、一场场走近群众的宣讲座谈……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在以学铸魂中砥砺初心使命,聚焦重点,以上率下,形成一级带动一级学、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
一年来,全市政法机关聚焦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五个过硬”要求,瞄准“四化”目标,统筹做好政治引领、本领提升、作风锤炼、典型示范等方面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铁军。2024年,全市共有9名干警因公受伤,29名政法干警、23个政法单位受到省部级及以上表彰,24人荣获先进个人,彰显了政法干警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忠诚履职的本色。
念平安、盼平安、报平安,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朴素向往。为了更好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毕节政法系统主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拓展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内涵外延。
一组组数据充满力度和温度,映射出平安毕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铿锵足迹。
……
每一座村寨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难忘的奋斗史,每一张幸福笑脸都是一份深厚的感恩情。
2025年,毕节政法机关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扎实推进平安毕节、法治毕节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篇章作出政法新贡献。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