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近观枫桥∣服务人民是“枫桥经验”的根本宗旨

2024-12-31 20:45:5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刘宇轩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近观枫桥的第二程不是山水,而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枫桥经验”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来自人民塑造了“枫桥经验”的世界观。上个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发动群众开展说理斗争对“四类分子”进行改造,从而催生了“枫桥经验”。可以说,“枫桥经验”从一开始就来自于人民,这也决定了“枫桥经验”的世界观——看到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无论是“就地解决,实现矛盾少、治安好”,还是融打、防、教、管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以及“四先四早”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三帮三延伸”工作机制、“四环”指导法,人民始终是“枫桥经验”这一鲜活经验的创造主体、创新主体,“枫桥经验”也正是在人民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定位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乡里乡亲根据实际,用各种有效方法化解矛盾问题。

为了人民体现了“枫桥经验”的价值观。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民是“枫桥经验”的唯一尺度。价值观念在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枫桥经验”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枫桥经验”就是以人为本的经验。“枫桥经验”价值体现在其始终着眼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始终聚焦人民实际需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近观枫桥,我们看到了山东德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德为民”,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建设高效化解矛盾的“快车道”;还看到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联动工作法,融会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合力解决社会矛盾,以法治化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疑难杂症”,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鹤城版本,让法治深入人心、造福人民。这些地方的实践充分证明,“枫桥经验”的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只有始终坚持为了人民,才能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坚实保障。

依靠人民彰显了“枫桥经验”的方法论。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量。近观枫桥,我们看到了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诉源、案源、访源“三源共治”理念,推进“三个一”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司法为民、向前一步,打破山路的遥远,冲淡市井的隔阂,让“法治之树”在乡间、社区、校园深深扎根、蓬勃生长,成为广袤的燕赵大地上一道亮丽“枫景”线;还看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小古城村积极构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制定“协商菜单”,采取“固定代表+自由代表+特邀代表”方式,打造监督队伍,重要事项由村法律顾问把关,用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出了一条坚持人民主体、依靠群众,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之治”的新路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浙江省杭州市小古城村的做法,都让我们看到了依靠人民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枫桥经验”永恒不变的根本宗旨,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