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近观枫桥∣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基因

2024-12-31 20:45:5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刘宇轩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60余年过去了,“枫桥经验”始终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相伴相生、如影随形。作为参与者、受益者、同行者,我们与“枫桥经验”如同“熟悉的陌生人”,虽从未分离却总是远望,不免有些遗憾。那么,就让我们走得近一点,再近一点,近观“枫桥经验”的源起、机理以及桥上“人和业兴风景美”的惬意,近观“枫桥经验”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筚路蓝缕,近观“枫桥经验”从一乡一市走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这趟近观枫桥的“Citywalk”,让我们从“枫桥经验”的核心基因开始。在生物学中,核心基因通常指的是对生物体生存和基本功能至关重要的基因。对于“枫桥经验”而言,其核心基因便是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决定着“枫桥经验”的生长路径、驱动力量与持久魅力。

党的领导决定了“枫桥经验”的生长路径。“枫桥经验”是在党的领导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基层治理经验。回溯20世纪60年代,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教运动中创造了“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推广,其核心要点便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清晰地表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基因就嵌入了“枫桥经验” 的每一个细胞。改革开放时期,“枫桥经验”逐步发展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型经验,即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实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近观枫桥,我们看到了浙江枫桥等地的基层党组织在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充分珍惜、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路走来,“枫桥经验”不断迭代升级,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和广阔前景,而每一次“蝶变”都深深镌刻着党的领导这一基因。

党的领导增强了“枫桥经验”的驱动力量。党的领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拱心石”,也是“枫桥经验”发展至今的“动力源”。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基层党组织是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一路走来,“枫桥经验”始终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化解基层矛盾,基层党组织在化解基层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枫桥当地党组织通过政治引领,坚定正确方向;通过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力量;通过组织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都尝试以党组织为核心,将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近观枫桥,我们看到了浙江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市域治理”“党建+网格”“党建+市场治理”等做法,不断推动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末梢,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显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基层党建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

党的领导释放了“枫桥经验”的持久魅力。“枫桥经验”治理机制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能够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与和谐,而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确保了社会治理机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使得“枫桥经验”能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在党的领导下,“枫桥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矛盾排查、化解和预防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基层社会矛盾的产生,在过程中高效解决矛盾,在事后有效预防矛盾复发。同时,党的领导还赋予了“枫桥经验”强大的动员能力,能够广泛发动群众、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这种互动机制不仅解决了基层的具体问题,还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基层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近观枫桥,我们看到了江苏苏州不断深化“融·和”信访党建服务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全流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信访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展望未来,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基因将不断完善“枫桥经验”的生长路径、增强其驱动力量、助其释放持久魅力,平衡好社会活力与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其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广阔舞台上不断演绎新的精彩,书写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的新篇章。

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