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赵晓海:让法律更智能

2024-12-30 10:00: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2024年9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仲裁周期间最高规格的盛会--2024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中东北非仲裁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联合国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IFCAI)、中华全国律师协会(ACLA)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跨越时代的国际仲裁”,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融合时代:共筑全球仲裁同心圆”“变革时代:聚焦国际仲裁新发展”“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三个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探索国际仲裁未来发展方向,共商新时代国际仲裁友好合作新路径。来自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的代表、法官、仲裁员、律师、学者及工商界人士500余人现场参会,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3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第三个议题中,研讨嘉宾深入探讨了仲裁在数字时代中如何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特别是跨境电商、智慧物流、能源转型等产业发展带来的争议解决新需求,人工智能、万物智联等新技术对提高仲裁效率和透明度的影响,并建议在充分关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坚持仲裁保密性和公正性原则。 

以下内容是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创始人、总经理、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赵晓海在“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议题环节演讲内容节选:

北大法宝最早是著名的仲裁员芮沐先生和我的老师张力行先生在80年代在中国建立的数据库,后来我们在北大法学院的领导和发展下变成了商业化公司,现在已成为法学院创新和领导的国内法律科技知名品牌。我们主要业务是从事知识服务,由于大家现在都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方面有所探索,我们也要把知识服务加上大模型能力,加上用户们的需要,像刚才有好几位嘉宾说的那样,怎么去服务好各种法律工作场景。

当前,很多大模型专家跟我们说数据变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准确的数据。实际上在法律工作上,尤其是仲裁和审判的工作上更是这样,法律的语言使用和交谈、聊天是不一样的,它很多的话语都需要讲效力、级别、出处以及溯源,当然它也需要更多的案例、论文等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源、翻译资料或者大数据资料来辅助原来的法律检索和今后法律智能的工作。

有了数据和大模型之后,我们就需要建设很多的探索性实验环节。我们先后探索了数十个大模型底层,就好像有很多个大学毕业的法律学生或者法律硕士到了一个律所,我们要重新对它进行训练而且还有很多人一起训练。

这是我们在模拟法庭、模拟法考以及模拟仲裁、模拟立法上的很多法科生和软件工程师一起建立的各种智能体,它负责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我相信今后在法律工作自动化的征程上可能比自动驾驶的发展周期还要更加快一些。

这些智能体还需要我们通过工作流,需要知识库和工具以及各种各样的实验。虽然大家说它可能还不能直接用到法律工作上,还不能特别成熟。我想这个事情可能很快就做到一部分是成熟的,能够辅助人的,甚至能够代替我们的法律工作。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法律辅助工作智能上发力,包括审核和协作、法律的检索、类案的检索、智能问答以及各种法律文档的智能助手,根据知识库指令集和自己的自定义来完成文书辅助等等工作。当然,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庭是一样的,我们在法学院模拟诊所里面,也是不生效的。这个是更加模拟的训练,还有一种是可以把仲裁规则、仲裁的方方面面普及给当事人,当然翻译就更不用讲了。当中我们做了一个辅助仲裁的大模型,把我们掌握的几乎所有的仲裁知识向量化做好一个智能体。

北大法宝今后将利用大模型和数据的优势更多地挖掘用户的需要,做好工程化,同时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预训练的法宝大模型,争取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智能。这些都需要我们也期待跟在座的政府、院校、律师、法务、互联网平台和仲裁机构,今后共同加强探索和合作。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