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仲裁周期间最高规格的盛会--2024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中东北非仲裁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联合国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IFCAI)、中华全国律师协会(ACLA)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跨越时代的国际仲裁”,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融合时代:共筑全球仲裁同心圆”“变革时代:聚焦国际仲裁新发展”“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三个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探索国际仲裁未来发展方向,共商新时代国际仲裁友好合作新路径。来自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的代表、法官、仲裁员、律师、学者及工商界人士500余人现场参会,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3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第三个议题中,研讨嘉宾深入探讨了仲裁在数字时代中如何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特别是跨境电商、智慧物流、能源转型等产业发展带来的争议解决新需求,人工智能、万物智联等新技术对提高仲裁效率和透明度的影响,并建议在充分关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坚持仲裁保密性和公正性原则。
以下内容是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英国EA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贸仲仲裁员Ana STANIC在“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议题环节发表演讲内容节选:
首先我想说说人工智能作为工具的使用。很显然,我们已经听到了人们在程序中,比如说文件审阅过程中人工智能的使用,这个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因为本身律师在他们自己办公室里,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去使用;这当然会带来一定的保密问题,但是涉及到仲裁程序的合规性,本身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人工智能的翻译已经开始使用了。我其实会说好几种语言,我会说6种不同的语言,但是我不会说中文。我还没有发现一个非常理想的人工智能的同声传译员,更别说人工智能了。所以我对于人工智能能够在这方面取代人类我还是保持怀疑。
预测性的编码,这个在英国法律体系的文件披露过程中已经得到大量的使用,并且已经有相应的规则。2016年预测性的编码实际上也成为英国法院的一个争议的问题,人工智能已经在在翻译工具及庭审中被大量使用,除了翻译,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在现场做记录。
另外,对于这方面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比如2022年出现ChatGPT之后,对于这方面出现了新的技术以及仲裁中如何使用这些新技术也产生了大量的争议。ChatGPT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我们不需要任何的监管,因为这只是一个法律工具;它的概念是训练一种算法去进行文件审阅,我们需要了解哪种算法在仲裁中被大家接受,哪种算法就可以成为机械和人工审核的替代品。
我自己在做争议解决之前是做交易方面的律师,我花大量的时间做尽职调查,尽职调查通常被分配给年轻的律师来做。当我自己设立自己的律所的时候,我就不把这个工作分配给刚入职的年轻律师了,因为我对此很怀疑。如果我连年轻律师都不相信的话,我同样也会怀疑是否能够使用人工智能的预测性编码的方式来去进行负责任的文件审查。在我看来,这事实上很难,因为找到核心的文件通常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就像我们在某些案件中找到事实的真相,就类似于找到很好的证人。我觉得用很机械的程序,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来去确定一个文件是否有意义或者相关是值得怀疑的,在我看来预测性编码应该被谨慎的使用,当然它也是很重要的效率工具。
大多数的仲裁规则和仲裁法并没有解决人工智能使用的问题,他们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概念,涉及到我们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应对这个问题。不管是从要求对方提供证据的角度还是由仲裁庭裁决的问题,这方面很多的讨论是有关这种善意的义务,程式性的义务是这些问题可以进行讨论的基础或者是为了程序的合法性,但是它是一个非常模糊的一个测试。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仲裁机构都鼓励当事人和仲裁庭去讨论AI的使用,比如说在案件管理会议的阶段,我会鼓励这样的模式,仅仅因为它避免了未能披露的风险导致程序上的瑕疵,事实上也可以构成挑战、质疑仲裁最后导致裁决无法执行的程序瑕疵基础。
另外一个问题,有一点关于当事人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以及仲裁员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去做研究,研究相应的仲裁决议,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去起草重要裁决。这里我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仲裁员要记住他的授权是个人化的,对外分权应该披露,如果让他的助理和秘书去裁决的话应该根据规则进行相应的披露。如果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裁决的话,它也应该把事实尽可能披露。
另外是人工智能和伦理学的关系,之前谈到保密性的问题,如果你作为一个律所,你将客户的保密信息,即便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仅仅是仲裁的开放体系,让这个体系去做生成式的人工智能,给你提供答案,这本身仍然是一个讲保密信息的上传行为,这种行为是需要从客户里获得同意。如果你要从别的仲裁那里使用数据的话,那此刻就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人工智能的价值从一般性数据的角度给你在不同的案件提供法律意见,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会导致对于保密义务的破坏和违反。有关你必须要披露你使用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来给予法律意见,我觉得你是毫无疑问有义务去披露的。
我鼓励大家去读一下最领先的、最杰出的神经科学家的作品,他会向你解释人工智能,更多是像你大脑的左半脑。因为人的左脑和右脑做不同的事情,所以他们对事实看到的是不同的。人工智能更多是线性的、机械的物质主义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右脑通常是律师所喜欢做的事情。好的法律人,特别是好的仲裁员、好的法官,是右脑的方式,他是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从不同的部件去总结。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