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仲裁周期间最高规格的盛会--2024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中东北非仲裁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联合国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IFCAI)、中华全国律师协会(ACLA)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跨越时代的国际仲裁”,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融合时代:共筑全球仲裁同心圆”“变革时代:聚焦国际仲裁新发展”“数字时代:拥抱万物智联新趋势”三个议题发表主题演讲,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探索国际仲裁未来发展方向,共商新时代国际仲裁友好合作新路径。来自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的代表、法官、仲裁员、律师、学者及工商界人士500余人现场参会,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3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融合时代:共筑全球仲裁同心圆”第一个议题中,研讨嘉宾围绕共同推动区域仲裁法治建设、促进争议解决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加强机构间合作与协调、通过规则和制度创新消除隔阂、提升国际仲裁透明度达成了广泛共识,倡议全球携手共同应对国际仲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内容是德国仲裁院的副主席Rouven BODENHEIMER博士在“融合时代:共筑全球仲裁同心圆”议题环节发表演讲内容节选:
大家来自于全球各地以不同的身份在仲裁界工作,你们能够参加此次高峰论坛,本身就证明了这样一个全球同心圆的存在。“融合的时代”正如此次会议的主题所强调的,融合是这个时代的完美表述,我想说,自2000年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周围一直就有融合的概念,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向自己追问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想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请允许我尝试为大家提供一个定义与构建一个共同愿景,我想谈三点或者三个要素:分别是多样性、统一性和合作。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要素所代表的内容,以及它如何实现。
第一,多元性或者多样性。
多样性并不是被创建,与一体化或者融合概念一样,国际仲裁中本身就存有这样的多样性。多样性不应局限于不同的法律背景,更应该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包括文化多样性、多元的种族和性别,特别国际仲裁纳入多样性多种方面都很重要。我坚信对于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广泛理解,确实有助于仲裁程序质量和纠纷解决,和避免纠纷的理念。
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下,我们所能改进的是我们对它的看法,并确保我们对多样性保持开放的态度。多样性往往伴随着人们对它一定程度的怀疑,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有人心胸狭窄,而是我们要去管理很多种不同的做事方式和期待所带来的挑战。与其将仲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视为仲裁能够良好运转的障碍,或者是遏制,我们可以找到更具有创造性的方法提高效率,探索让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第2, 一致化,协调化或者统一化。
这种统一或者协调可以看作由类似动机驱动的融合概念的延伸,这样一个一致性和统一性听起来跟多样化完全相反,然而这其实只是人们不同的解释方式。今天我想探索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将两个看似相反的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通过协调或一致,我并不主张消除导致同质化的多样性,相反我提出一个更加细致入微的协调一致的方法,我们如何能够设计出既包含所有共同要素,同时又保证足够灵活度,以适应不同差异的方法。
对于这方面的批评,主要原因是对于公平的担忧。如果处于相同相似情况的双方,在相同法律规则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够确定这两个决定或者是判决都是公平的,或者法律分析是准确的呢。另外一项批评的集中于对于法律确定性问题上。我们知道这种法律的一个总结或者判断,是基于先前判决的积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使得各方预测在特定情况下可能的结果,这一概念被确定为法律的确定性,确保法律清晰准确可预测的基本原则,它能使得各方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相应规划自己的行为。
为全球国际仲裁的程序和相关实质性的议题制定和实施统一、单一的法律制度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统一的国际仲裁规则的问题呢?请允许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更广泛地采用既有的公约和条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更广泛地采用《纽约公约》(即《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联合国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等既定国际条约。
第二,对于仲裁机构协调一致。然而,仅仅更广泛地采用或者适用《示范法》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示范协调仲裁制度的好处,必须解决各种仲裁机构在规则和结构上的差异。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再强调一点,这不是消除多样性,相反这是为了找到共同立场,尽可能情况先简化流程。
第三个建议,公布仲裁裁决。
能够将仲裁裁决对外公开是实现统一协调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我们知道,国际仲裁经常面临很多挑战,因为很多仲裁是保密的,限制了当事人能够预测仲裁结果的可能性。这种问题其实是可以来解决的,建立一个统一规则让仲裁裁决进行公布,这样让当事人能够更多对在国际仲裁界的法治做出贡献。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默认规则,除非你反对公布,裁决就是默认公布的。
第三,合作。
作为我们构建共同愿景最后一步,需要对合作这样一个因素进行强调。要想真正分享一个愿景,不仅需要协议,还需要一个积极的合作和动态的沟通交流系统,通过这个能够查明未来的需求,并且制定解决方案,要想实现这一点,我下面有几个建议: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跨越仲裁机构的案件管理系统。这个想法可以说一开始听起来雄心勃勃,过去已经提过建立跨机构的案例管理系统,协调它的组织结构,并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相互协商的手段,可以使各仲裁机构就复杂、多管辖权的案件进行协调,以确保仲裁程序得到一致和有效的处理。
第二,建立一个协作的平台。作为第一项建议的补充,第二项建议建立一个正式的平台或者论坛,在其中仲裁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不仅可以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像今天这样的会议,讨论各仲裁机构面临共同挑战,并且分享经验,同时他们还可以制定联合倡议。这些平台可以采取例如年度会议,工作组讨论,甚至是促进持续对话在线交流的形式。
第三,联合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同样很重要一点,另外一个途径创建联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计划和项目,通过这些课程,仲裁机构可以确保仲裁员、律师,公司内部法务精通仲裁最新趋势基础和方法。它最明确的这种额外附加值在于不同机构联合起来提供这样的培训。这样才有价值。
通往充满活力的国际仲裁体系的道路,在于我们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统一我们的仲裁规则和具体实践,并促进仲裁之间密切合作。通过不仅感受到不同地区文化敏感差异,促进仲裁规则标准化,并采取创新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确保仲裁不仅能够应对时代的挑战,而且能够超越这些挑战,成为全球正义和经济稳定的基石。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