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在北京中国国际商会大厦召开《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2023-2024年度报告》)暨《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新闻发布会。
以下内容是《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贸仲仲裁员蒋弘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内容节选。
(《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贸仲仲裁员蒋弘)
记者:仲裁制度和破产制度都是现代商业纠纷解决与债务清偿的重要机制,二者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协调并行?请您结合贸仲的优势与创新之处做一些说明
蒋弘:仲裁与破产各自在维护商业秩序和保障债权人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多变、企业破产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仲裁和破产之间的交集是愈发增多的。
因此,如何处理好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仲裁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便捷、高效解决纠纷等方面的作用,以妥善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便成为仲裁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贸仲作为中国的代表性仲裁机构,在处理该问题上有成熟的经验、独特的优势与突出亮点。我们认为,对于如何促进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的协调并行,贸仲的以下做法值得借鉴。
一方面,在仲裁案件的程序推进层面。当濒临破产或已处于破产程序之中的企业面临仲裁,以及正处于仲裁的过程中或面临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时,就要求仲裁机构必须处理好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之间的关系。以贸仲在此种情形下对正在进行的仲裁程序的常规处理为例,一方仲裁当事人的破产申请被受理后,当事人或法院应当立即告知贸仲;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知悉破产事宜后,一般应当中止仲裁程序,待破产管理人接管债务人后,仲裁程序应当恢复,并由破产管理人代表债务人继续参加仲裁。我们认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公正及时解决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仲裁案件的实体处理层面。参照《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即《九民纪要》)第110条的规定,仲裁庭在处理仲裁申请人的有关给付请求时,要注意尊重和遵守破产法的特殊规则,避免作出与破产法规则相冲突的裁决。例如,对债务利息、按日计算的违约金进入破产程序后的部分,以及主张惩罚性赔偿的,不应予以支持。这一点在此次报告所援引的贸仲相关案例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综上,贸仲处理涉及涉破产企业争议的经验、优势与亮点表明,当仲裁与破产相遇,尽管仲裁以意思自治为基础,破产以概括集中为根本,二者存在制度和立场上的差异,但通过合理的协调,它们仍然可以实现并行与协同。未来,相信随着破产与仲裁相协调的制度供给的更加丰富,贸仲仲裁规则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将为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