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杜焕芳:中国已形成仲裁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培养模式

2024-12-30 10:1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2024年9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在北京中国国际商会大厦召开《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2023-2024年度报告》)暨《贸仲仲裁裁决域外承认与执行案例选编》新闻发布会。

以下内容是《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贸仲仲裁员杜焕芳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内容节选。

(《2023-2024年度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贸仲仲裁员杜焕芳)

记者:2023年中国仲裁的比较发展情况如何?同时,请您谈一谈当下中国仲裁人才培养情况。

杜焕芳: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特别是也感谢你对中国仲裁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的关注。尤其是中国仲裁人才培养情况的关注,这两个问题在今年的年度报告第一章里面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我想就这个简要归纳如下。

关于中国仲裁的发展,实际上是放在国际视野下进行比较,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得出几条基本的认识:

第一,从案件的受案量,近几年贸仲、国际商会仲裁院等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整体受案量都在上升。贸仲的受案量连续十年增长,通过案件的数量增长,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贸仲的影响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从争议案件的类型分布,随着对环境、社会、公司治理领域的关注,与环境有关的、与公司有关的、与治理有关的,特别是新兴领域的,比如说空气和碳排放,包括新能源、生物工程,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加,体现出争议解决的服务范围在扩大,同时也为仲裁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从争议金额的角度,仲裁机构处理案件的金额呈现普遍增长,特别是贸仲这两年涉及的争议金额屡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标的额过亿的大案也在比同期增长非常显著。争议金额的增加,一方面体现出争议规模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反映争议交易的复杂性。

第四,从“一带一路”案件的情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贸仲首次实现了“一带一路”案件的国别全覆盖。五年来累计受理了“一带一路”的案件接近三千个,总争议金额已经超过了一千六百亿,服务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主体范围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中国仲裁对人才培养整体上从上到下,已经形成了中国仲裁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培养模式。

第一,从顶层设计。从党中央的文件、中央指示精神都体现了在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大背景下,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包括涉外仲裁人才在内的各项人才培养的工作更加紧迫,这是贸仲开展各种涉外法治工作的先导性工程。在顶层设计上,司法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教育部等关于涉外仲裁法治培养已经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意见,特别是对于涉外国际仲裁人才的专项班,硕士班,甚至明年开始可能部分高校会招收这个方向的法律专业的博士学位。

第二,从目前的培养方式,中国仲裁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贸仲已经和三十多所高校签署了全面的仲裁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大力推行以模拟仲裁庭等教学方式来实战式培养仲裁人才。

2000年贸仲开展了“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21届。在这21届比赛里,国内外超过一万名高校学生参加比赛。通过二十年的选拔,一部分学生已经进入了国内国际仲裁舞台,成为仲裁人才队伍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国际投资仲裁比赛已经开展了五年。如今,新兴情况下国际投资仲裁成为更加激烈的领域,可能会成为仲裁的新增长点。这些强度高、频次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战型仲裁人才培养发挥极为重要。

记者:紧急仲裁员程序在中国算是一个新鲜事物,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紧急仲裁员程序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外请您谈谈在中国发展紧急仲裁员程序需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杜焕芳:紧急仲裁员无论是在我们国家,又或者是在国际上都是相对新鲜的事务。其本质上无非就是在仲裁庭组成之前,经当事人申请,就一些紧急的、临时的程序在仲裁庭组成之前由一个紧急仲裁员作出决定,这实际上在中国是一个新话题,实际上在我们的诉讼框架里,类似的措施是有的。

比如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紧急措施可以出现在这里,但是为什么在仲裁中要专门地推出?贸仲实际上在2015年就推出了这个紧急仲裁员的程序。实际上它有其特点。

第一,它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判断、紧急地、临时提出申请。

第二,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仲裁庭组成之前,其本身带有临时性、紧急性的特征。

第三,紧急仲裁员的身份不是仲裁庭的仲裁员,仲裁庭组成之前由涉事双方独立作出这个决定,解决临时措施的执行问题。那么,临时措施具有紧急特征,一般情况下紧急仲裁员需要一到两周内作出这样的决定,这一到两周的时间是涵盖了比如说从受理到证据的提取,包括审理、核阅、决定的作出和送达等等。

在处理这个过程中,紧急仲裁员不能拖延时间,要在一到两周完成整个过程,这对紧急仲裁员的整体要求就会很高。这一程序的安排和审查属于仲裁的正当程序。

要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免于因为紧急措施下达得不完整、不及时、不正当而导致对实体权利的侵害,紧急仲裁员制度或者措施属于21世纪整个国际商事仲裁界的成果之一。

目前,国际上主要仲裁机构都配备有紧急仲裁员的程序规则。在国内,贸仲在2015年已经率先制定了完善的紧急仲裁员程序规则。到目前为止,贸仲已经启动了多起紧急仲裁员程序,作出多个紧急仲裁决定的例子,这些例子在国内外的效果非常好。

我国仲裁机构对于紧急仲裁员程序的启动和决定的作出保持非常慎重的态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仲裁员都能够做紧急仲裁员,仲裁机构对其水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比一般的仲裁员要高得多。其次,紧急仲裁员作出的决定,要提高程序救济的效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考虑国际上的评价和国际机构对中国采取紧急仲裁员措施的决定的执行情况等。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