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戴雯:影视投资实务中的法律问题浅析

2024-12-30 10:40: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2024年9月2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二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百余位法官、律师、企业法务、各地仲裁机构代表、学者、本届征文大赛的获奖者代表和广大青年学生线下参会,近6000名观众线上收看论坛直播。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三个专题讨论围绕“文娱领域仲裁问题大家谈”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雯的发言节选。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戴雯)

针对保底条款在实务工作中有什么样的问题,法院有什么样的判例,我给大家做了一个梳理,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分为两部分。首先,跟大家讲一下我们这边遇到的影视投资合同里面的保底条款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其次,这些保底条款在实务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影视投资合同,我们在影视投资合同里面涉及有这么几种名称,包括联合设置、联合投资和联合发行,这里面其实涉及的投资人和相对方,他们在影视投资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权利、义务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分配。

这样的合同里面,其实也有各种行业比较典型的一些条款,今天限缩在中间的收益分配条款中。所谓的收益分配条款,比如说电影里面收入结算的方式、时点,包括未来的净收入,怎么在各个投资人和这些开发人之间进行分配,在这样的条款里面,通常会有保底条款的一种保底陈述。

这种保底陈述是怎么样的呢?保底肯定大家会想到首先得保本,除了本金之外,投资人当然需要相关的收益,而收益部分往往是争议所在。

第一种收益是固定收益,无论未来开发的这种影视或者是其他文艺作品里面未来的收入是如何的,是亏了、赚了,这个收益本身对于投资人而言是固定的,这种保本加固定的收益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它有非常大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但同时这种保本加固定收益其实也是争议所在,因为可能会有一些抗辩事由源于此。

还有一种是保本加投资收益,所谓投资收益就是在收益这部分其实是不固定的,而是需要依赖作品本身未来的收益按照一种约定浮动的收益,这样的保底条款是最常见的一种保底条款。

第三种其实是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既保本,在比较低的范围比较小的范围有一个固定,但如果超过了大家在按一个约定的比例去做分配收益。实操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如果这样的合同中有保底条款大家可能会讨论合同性质,有可能会在这种固定收益保底条款的合同中,投资风险完全是由制片方来承担的,这样的影视项目风险和实际的收益情况也与投资人无关,那对于投资人来说,可能会被认为不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是一种借贷。

是不是所有的保底条款就被认定为借贷?其实也不是。在实操过程当中,主要看的是投资方除了享有收益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权利义务,如果说在合同中能够看到投资方不仅有获取投资收益的条款,同时还有类似于像获取作品的署名权、衍生品开发权等等和影视投资相关的一些特定事项的话,与传统的民间借贷还是有很明显区别的。

我们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第一个情形是,如果有了保底条款,一方可能会提出抗辩,认为对方可能不承担任何风险,仅仅是到期收一个固定的收益或者是按约定比例分配的收益,从而将其视为借贷行为。所以,这个时候要去看有没有其他跟投资相关的条款,来证明不是借贷,而且还承担风险,这是对合同性质的影响。

另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抗辩事由。首先,这样的保底条款不能被实际履行,因为它不符合商业的合理性,或者说这样的保底条款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还有一些可能是针对保底分配的时候,认为各方之间对于投资和产品的开发都有各自相应的责任,所以这个收益分配不能按照条款本身的内容去履行。实际上在实操过程中,通常比较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显示公平又能够有相应的投资性质,通常来讲法院都是予以认定的。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