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二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百余位法官、律师、企业法务、各地仲裁机构代表、学者、本届征文大赛的获奖者代表和广大青年学生线下参会,近6000名观众线上收看论坛直播。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三个专题讨论围绕“文娱领域仲裁问题大家谈”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承韪的发言节选。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 刘承韪)
我回顾一下这十年文娱产业仲裁的整体发展状况。
关于行业仲裁,文娱纠纷案件在仲裁领域的反馈肯定是非常直观的,它跟我们行业发展的形势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在文娱仲裁领域如下三个方面应该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数量上的增长;第二,类型上的扩张;第三,业态上的升级或者转换。
第一,数量方面的增长。北仲在2014至2017年数据是三十多件。到2017年后,发展到了67件涉及影视文娱仲裁的案件,2023年已经到了213件,也就是说它的数量增长确实有明显的变化,原来是从个位数到几十件,后来到现在已经达到了数百件,当然如果有更广泛的统计口径的话,比如说广告、体育、出版纳入进来,统计范围变广,案件数量可能增长更多。
第二,类型上的扩张。2017年的时候,67件的仲裁案件,有40件左右都是关于影视制作和开发的一些合同,尤其是摄制合同有20件,还有一项是著作权授权、许可开发,还有一项后期制作等。但是到了2017年的时候,除了制作板块仍然保持比较大的数量之外,其他的板块也异军突起,在类型上,大量资金进入到这个行业,必然会出现包括对赌协议的一些兑现等等问题,包括演艺经纪合同的纠纷,这已经成为很多电信类型演艺纠纷的特色板块,这是在类型上的一个扩张。
第三,业态上的升级。在十年前,可能它的业态仍然是以传统的影视制作为主,电影全是院线电影,剧全是台播电视剧。但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颠覆性的变化,主要的剧实际上都是网大、网剧、网综。在艺人方面,以前传统艺人的解约纠纷、赔偿损失纠纷特别多,但到现在我们审的很多大量案件实际上是网红直播,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也同时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数量产生需求。文娱纠纷案件数量的增加,对于仲裁规则和相关行业法律的需求是有大大增加的,尤其是包括对于各个仲裁委的管理服务、仲裁员素质和专业性的要求,以及对于刚才说的其他法律方面的一些需求。
第二,类型的扩张扩展了文娱仲裁的疆域。原来单一制作的板块现在已经并行出现了像投融资大量的纠纷,经济合同大量的纠纷等等一系列环节,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我们要保持不仅仅是片段式的或者聚焦在某个点上的关注,而应该是类似于全产业链的全程、系统的研究、关注,对于整个行业秩序的构建。
第三,业态改变规则。业态发生了变化之后,确实带来了很多规则的变化。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