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二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百余位法官、律师、企业法务、各地仲裁机构代表、学者、本届征文大赛的获奖者代表和广大青年学生线下参会,近6000名观众线上收看论坛直播。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一个专题讨论围绕“审慎或激进: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去向”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贸仲案件管理处处长张烨的发言节选。
(贸仲案件管理处处长 张烨)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是仲裁实践中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大力发展,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情形越来越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由于一些新类型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案例的出现,国际、国内很多仲裁机构纷纷修改和优化各自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实践,根据实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来调整我们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尺度。因此,我觉得今天主题,实际上是仲裁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大家都知道,仲裁是协议管辖,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石,所以,通常仲裁协议只约束签署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但是,某些特殊情况下,仲裁协议的效力会向没有签署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延伸,这个仲裁协议可能会对并没有签署该协议的一方或者几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是对传统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突破。在仲裁实践中,偶尔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申请人在提请仲裁的时候将没有签署仲裁协议当事人列为被申请人,或者申请人自己就不是签署仲裁协议的一方。
随着仲裁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商事仲裁的发展,借助代理、刺破公司面纱,公司集团、第三方受益人、继承、转让等理论,仲裁协议效力逐渐扩张到没有签署这些仲裁协议的主体,使得这些没有签署仲裁协议的主体也受到了仲裁协议的约束,这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一种趋势。比如,子公司签订的仲裁协议可以约束母公司、代理人签署的仲裁协议可约束被代理人、合同转让后的仲裁条款可约束受让人、原合同的仲裁条款可以约束补充协议的当事人、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可以约束提单持有人等等。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有很多情形:
一是公司等法人的合并和分立。
二是继承,包括自然人死亡或者是法人破产、注销,这是世界各国和中国都认可的。
三是合同主体的更换,包括合同转让和清偿代位,除非仲裁条款作出特别排除规定,或者存在当事人明确否定仲裁条款的意思表示,合同受让人受原仲裁协议的约束。这个包括合同转让,实际上是一种自动转让,受让人直接受原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约束,包括合同债权债务的转让和债权的让与、债务的承担都适用这种情形。以上情形除非转让的时候,受让人明确反对原仲裁协议,或者存在合同以外的单独的仲裁协议,而受让人并不知道该仲裁协议的存在。特别提一下提单当中的仲裁条款。提单虽然只是运输合同的证明,不同于合同的转让,但是有些国家承认在提单转让后,只要受让人在接受提单时,不对提单中的仲裁条款提出异议,则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是有效的。
四是代理或委托。非签字方是仲裁协议的实际本人,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法律后果由本人来承担,包括仲裁条款。
五是公司法人人格的否定。
六是关联方和关联协议。可能成为关联方的是公司集团、母子公司、担保、合伙等。公司集团或母子公司会涉及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问题。担保部分则涉及担保、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独立的,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不能自动适用于担保合同的。中国目前的实践当中是这样掌握的。但是,《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24条规定是不一样的,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从合同当事人有效。
七是特定的第三人。这个情形是存在于利他合同法律关系中,常见的包括:保险合同、信托合同、运输合同、公益合同以及其他以第三人受益作为合同目的的一般商业合同。保险的代位求偿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就是说保险的代位求偿权是一种法定的债权转让。
八是代签。当事人自己并没有在仲裁协议上签字或者盖章,而签字或盖章的并不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比如说,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自然人被他人代签,或者法人被其他法人盖章,或者被非法定代表人的未经授权的人代签等。实践当中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一般会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效力的诉讼,法院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
九是主从合同。主从合同和前面担保合同是差不多的。
十、其他。实践中,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还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仲裁、基金领域案件中仲裁条款的效力扩张等。这些实务中遇到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还有关于新公司法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问题。因为公司类的案件在我国仲裁争议案件中的占比一直是很高的,因此,仲裁机构对新公司法的修订和实施都是非常关注的。公司类案件中常涉及的主体有公司、股东、董监高等。这些主体是否受相关主体签署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约束,实践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歧也很大。新公司法实施以后,仲裁机构对于涉公司案件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问题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要在这个基础上来把握仲裁协议效力的尺度。
另外,对于公司决议效力的确认、股东资格确认、请求变更登记纠纷,比较多的法院是支持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仲裁协议效力扩张到底是应该审慎还是激进,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处理,基本原则是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另外,我们也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赢得法院对仲裁更大的支持。未来,在商事仲裁实务界,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或许会朝着更加激进的方向发展。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