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毕节市七星关区千溪乡探索“枫桥经验”新实践 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2024-12-13 16:00: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周晶

千溪乡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西南部,全乡辖5个村、92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白4个民族,常住人口12908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堵点、难点。古语有云:“讳疾忌医,小病不医成大患”,2024年以来,千溪乡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聚焦治理短板,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党委政府“会诊把脉、对症开方”,探索“枫桥经验”新实践,通过“三化三必须”工作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目标,2024年群众安全感达96.91%,满意度达98.97%。

“三化”助推网格化管理

科学化整合资源。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预警、边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千溪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实施方案》,对乡、村“枫桥式”综治中心升级改造,规范设置“一窗三区”(综合接待窗口、接待区、服务区、办公区),采取“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一体化运作,实现“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一揽子提供群众服务”。科学划分网格,全乡规范建设1个乡级综治中心,5个村级综治中心,将辖区划分成43个网格和317个联户,在驻村干部、村干部、乡贤寨老等人员中选齐配强了43名网格员,在村民小组长、乡贤寨老、离退休老党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中选齐配强了317名联户长,并按照“建好网、数好人、分好类、管好房、做好事”推进网格精细化管理。立体化会商研判。为及时高效办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乡综治中心按照“常态化+阶段性”开展社会治安形势、矛盾纠纷研判分析,对各类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开展评估研判,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落实化解办理。联动化长效治理。对于网格员、联户长不能化解办理的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乡综治中心根据问题实际及时组织相关职能站所开展联动会商,提级化解办理,提升协调联动效率,确保矛盾隐患防范在早、处置在小。

“三必须”赋能网格精细化服务

必须进网。在乡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各网格员结合网格实际,必须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收集村情民意,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必须定人。群众矛盾纠纷及诉求列入问题化解清单,纳入台账管理,必须指定到对应的包组干部、网格员、联户长、乡贤、五老落实办理化解。必须保质。针对群众矛盾纠纷及诉求反映,指定地化解办理人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必须明确化解和办理时限,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化解办理,本级层面不能化解办理的必须及时向乡综治中心报告,乡综治中心结合问题实际进一步开展会商研判,提级化解办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乡综治中心还定期开展问题化解“回头看”,确保群众诉求办理质效,以“调后多一步”助推群众“满意多一点”。

千溪乡自2024年1月探索“枫桥经验”实践,启动“三化三必须”工作法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共排查矛盾事项74件,化解调处成功72起,调处成功率97%,群众回访满意度达98%,切实将群众矛盾诉求化解办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千溪乡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方式,以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为基础,全力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千溪实践样本,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战斗堡垒,提升全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