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临时仲裁制度推介会在海口举办,此活动由“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指导,海南省律师协会、“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海口代表处主办,海南省仲裁协会、海南国际仲裁院等单位联合协办,法治日报、法治网媒体支持。推介会吸引了来自境内外众多法律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参加。会上,11位领导、专家作了精彩致辞和主旨演讲,本网现编发11人的发言摘编,敬请关注。
蔡朝晖:海南正全力打造以仲裁为核心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蔡朝晖)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蔡朝晖出席活动并致辞。蔡朝晖指出,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海南自贸港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仲裁制度改革创新,为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当前,海南正全力打造以仲裁为核心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一方面,通过自贸港立法的方式,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仲裁发展环境,在依法保障仲裁独立运作的同时,推出系列支持仲裁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海南产业特色与仲裁法律服务相结合,支持海南的仲裁机构“走出去”,提高海南仲裁的影响力和国际声望值。
王磊:七项硬实举措推动海南仲裁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演讲环节,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表示,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当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仲裁作为涉外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临时仲裁相比于机构仲裁,具有更加灵活、费用更低、程序更加便利等优势,在国际商事纠纷中普遍适用并得到各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广泛认可。海南省司法厅为推动海南仲裁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以下七项硬实举措:一是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二是打造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三是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四是提升仲裁社会影响力。五是完善司法保障机制。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同时,针对海南自贸港仲裁制度的短板和不足,将在以下七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充分发挥自贸港制度优势。二是持续优化仲裁发展环境。三是打造临时仲裁特色应用场景。四是积极吸引和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五是提升海南仲裁智慧化水平。六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七是扩大宣传推广力度。
于文仲:4个角度深入解读海南自贸港政策
(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于文仲)
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于文仲对海南自贸港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表示,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第一是最优惠的税收政策,第二是全国最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三是特殊医疗开放领域,第四是最宽松的免签入境政策。海南自贸港有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同时,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上,海南积极推进仲裁制度改革创新。
刘世虎:三点建议助力海南自贸港仲裁制度创新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工作处副处长 刘世虎)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工作处副处长刘世虎从仲裁制度创新的视角,谈了几点关于海南商事仲裁发展的思考。他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于临时仲裁进行系统性规定,具有开创性。刘世虎提出,《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仲裁改革发展部署任务要求的具体举措,是彰显中国仲裁制度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仲裁基本法律制度,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具体体现。刘世虎对于海南自贸港仲裁制度创新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第一是要加快推进若干规定的实施。第二是进一步用好制度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打造自贸港特色仲裁品牌。第三是打好支持仲裁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黄嘉琛:司法对临时仲裁的支持与监督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黄嘉琛)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黄嘉琛发表了关于司法对临时仲裁的支持与监督的演讲。他表示,在海南探索实行临时仲裁的背景下,法院对于临时仲裁司法审查的要点主要在于对临时仲裁协议效力要件的审查,理念是充分的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尊重仲裁庭权限,恪守《纽约公约》,严格适用公共政策。黄嘉琛对海南高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开展民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通知》进行了解读,提出该通知的制定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保全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并参考了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境外其他司法辖区的经验和做法。黄嘉琛认为,该通知体现了海南法院打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的理念,支持海南成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仲裁高地的决心。
刘道俊: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制度建设和落地实施情况
(海南省仲裁协会会长 刘道俊)
海南省仲裁协会会长刘道俊介绍了海南自贸港临时仲裁制度的建设和落地实施情况。他表示,海南省仲裁协会是在海南自贸港探索推动临时仲裁制度、致力于建设成服务海南自贸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刘道俊介绍道,海南省仲裁协会的工作围绕仲裁的核心要素,即加强行业自律监督、构建独立高效的审理程序,设立透明公信的程序标准,以及培育和引进国际化的仲裁员队伍这四个方面展开,并不断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合作,在未来将继续坚持推动以下工作: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吸收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做法,完善仲裁规则与配套制度,持续更新仲裁员和仲裁秘书的名录,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协会的服务保障能力。
陶景洲:关于临时仲裁具体做法的思考
(国际独立仲裁员 陶景洲)
国际独立仲裁员陶景洲简明扼要地分享了其关于临时仲裁具体做法的八点思考:一是仲裁的管辖权是来自合同当事人的合意,在立法上,若是当事人没有选定仲裁机构,可以考虑允许当事人进行临时仲裁。二是《若干规定》允许仲裁庭自行制定仲裁规则,这一规定值得赞赏。三是海南自贸港的临时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且具有中国特色与创新意义。四是应当有一个指定机构,在指定仲裁员、控制仲裁员的道德风险等方面发挥作用。五是仲裁员名单不应具有强制性,而应当作为参考,给予当事人选择的自由。六是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帮助的。七是掌握临时仲裁规则,对于律师参与投资仲裁争议解决有很大帮助。八是要增强投资者信心,就要给予投资者选择国际仲裁的权利。
沈四宝:对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携手同行问题的五点体会
(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 沈四宝)
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沈四宝对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携手同行的问题谈了五点体会。第一,临时仲裁具有灵活性、临时性。第二,临时仲裁是机构仲裁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第三,要充分发挥临时仲裁性价比高的优势。第四,临时仲裁对机构仲裁的竞争,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仲裁环境。第五,在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可以相互融合发展。
詹姆斯·克兰奇:给临时仲裁相应规范性指导是必要的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仲裁员 詹姆斯·克兰奇)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仲裁员詹姆斯·克兰奇在线上发表了关于海事领域的临时仲裁的演讲。詹姆斯提出,仲裁在伦敦海事海商争议解决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海事海商纠纷当事人更青睐的争议解决方式。海事海商仲裁行业自1960年代开始变得更具有组织性,许多海事海商仲裁行业协会开始成立,目标是促进海事海商仲裁的发展,规范仲裁员的行为和收费。詹姆斯认为,临时仲裁在效率、灵活性和性价比方面比机构仲裁更具优势。同时,詹姆斯建议,对于临时仲裁给予相应的规范性指导是必要的。最后,詹姆斯认为,机构仲裁对于临时仲裁来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桑德拉·拉朱:未来临时仲裁在海南自贸港促进经济增长和跨境合作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主席 桑德拉·拉朱)
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主席桑德拉·拉朱通过视频分享了其关于临时仲裁制度的有关看法。桑德拉·拉朱认为,临时仲裁作为一种独立于仲裁机构管理的重要的国际争端解决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灵活性和高性价比。相比机构仲裁固定费用结构,当事人具有依据案件复杂性和自身期望议价高度自主权,但必要时允许仲裁机构的介入。如2021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允许机构在当事人无法就仲裁员选择等问题达成一致时介入,使临时仲裁具备与机构仲裁相当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桑德拉提出,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海南国际仲裁院、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等仲裁机构提供专门服务的支持下,临时仲裁具备与机构仲裁相同的效率和专业性。最后,桑德拉表示,未来临时仲裁在海南自贸港促进经济增长和跨境合作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高树超:WTO争端解决与临时仲裁的关系浅析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高树超)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教授高树超结合自身在WTO任职的工作经验,就WTO争端解决与临时仲裁的关系发表了看法。高树超提出,在上诉机构停摆的情况下,许多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案,临时仲裁就是其中一种。高树超还认为,要解决WTO成员国之间的争端,临时仲裁只是暂时性的措施,要真正解决上诉机构停摆的问题,应该要回到WTO的现有框架之下。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