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郭为禄: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校地协同育人共同体

2024-09-24 09:37:50 来源:福建省委政法委微信公众号 -标准+

2024年9月7日至8日,第四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本届论坛由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主办,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承办,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处协办,法制日报社、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AIADR)、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支持,主题为“法治保障改革 开放促进发展——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来自法务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200余名海内外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论坛环节由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海昆主持。九位出席会议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以下内容是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的主旨演讲节选。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也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做了全面部署。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努力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有所贡献、有所收获。接下来,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

一、通过校地合作,努力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化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以国内法为主,国际法所占比重较少,跨学科、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内容也比较单薄。涉外法治教学缺乏体系性和延展性,对国内法如何借助、利用国际法工具,实现法治力量“走出去”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状况与涉外法治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化、综合化、实践化是迫切需要。

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获批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而且是全口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涵盖涉外立法执法司法人才、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国际组织法律人才三个主要方向。我们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导向,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探索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秉持“法商融合,以法促商,以商带法”的基本理念,打造了现代化、国际化的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为涉外法治人才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华政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和海丝中央法务区的用人需求是高度契合的,可以说法务区的事业是高等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平台。我们双方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例如,海丝中央法务区在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优选地、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以及发展警安法务科技产业等方面已经具有先发优势,这些都为华东政法大学服务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通过校地协同,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实战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这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超常规培养涉外法治领域实战人才,汇聚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要通过深化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脱虚向实”。

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深化与涉外法治实务部门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建立了一批高质量涉外法治实务课程、配套教材、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把实践课程开在实务部门,探索“订单式培养”,不断丰富和充分利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境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涉外法律诊所等涉外法律知识的应用场景,努力帮助学生“精通涉外法律实务”。同时,我们大力加强涉外法治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与港澳地区的合作,通过香港律政司、香港大律师公会、香港律师会等枢纽,与香港法律界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沪港“司法+高校”合作模式,并被纳入沪港政府合作框架。

今年3月21日,福建省领导在沪考察期间,与上海市领导举行座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指出:沪闽两地都承担着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可以在深化高水平开放上携手共进,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上增强联动,打造国际合作发展新优势。近年来,我校和海丝中央法务区在海商海事、知识产权、侨益保护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好的合作。最近上海市委在部署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华东政法大学主动对接,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急需,着力探索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努力在提升服务涉外法治战略能力上走在前面、探索新路。我们将积极落实好沪闽两地主要领导的要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深化合作,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谱写沪闽合作新篇章。

三、通过校地协同,形成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特色

结合海丝中央法务区的比较优势,学校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可以优先在以下方面深化合作。

一是外国法查明研究。2014年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与上海、海南、安徽等省高院以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市公证协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丝中央法务区也有这方面的业务,建议海丝域外法查明中心与华政外国法查明中心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共同培养外国法查明专门人才。

二是金砖国家法律研究。华东政法大学是金砖国家法律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在2015年成立了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致力于培养熟悉金砖国家法律的涉外法治人才,并开展智库研究。建议海丝中央法务区金砖国家法律服务中心与华政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增强服务能力,培养优秀人才。

三是丝路电商法治研究。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开展智库交流、政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为丝路电商合作提供法治服务。海丝中央法务区搭建了“1+3+N”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并在跨境电商领域形成较强的服务能力。建议双方开展合作,共建线上服务平台。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开创性的改革举措,我们充分认识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法学院校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会。华东政法大学将继续积极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努力做高校服务促进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