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曾铁山:加快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2024-09-24 09:36:09 来源:法治网 -标准+

2024年9月7日至8日,第四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本届论坛由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主办,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承办,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处协办,法制日报社、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AIADR)、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支持,主题为“法治保障改革 开放促进发展——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日上午,作为论坛活动之一,由中国政法大学“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中心主办,法制日报社、法治网作为媒体支持的2024年“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发布会举行。

发布会设置了圆桌访谈环节,法制日报社编委、法治网总裁万学忠主持圆桌访谈。山东省青岛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焕礼,君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成员、合伙人周辉,华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福建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林啸五位嘉宾受邀参加了圆桌访谈。

以下内容是华商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委会主任曾铁山在2024年“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发布会圆桌访谈环节的发言节选。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在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一直以来,华商律所在涉外人才建设上下“大功夫”。华商先后制定了关于涉外法律人才建设的“春笋计划”“英美法训练营”等,目前已累计举行150场,旨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涉外法律人才的视野和专业水平。华商律所今年涉及到“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类别的合作项目有近3000个,这个态势很好,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缺管理类人才。我们设立了很多分支机构,不断动员高级合伙人或者现行的行政管理团队把他们派驻到海外,在人才建设上致力于打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即培养精通外语、或擅长管理,或持有海外律师执业资格的律师。在法律服务模式上,打破传统界限,加强团队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构建优质法律服务的生态圈。

其次是持续性。现在我们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客户都是跟着我们自己的企业“走出去”的,但“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在前期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同时投入必要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确保法律服务的质量,需要能够深入参与到项目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中介商提供浅层次的服务,需要我们的派驻律师与当地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法律服务的连续性。此外,发挥全球华语律师联盟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打好头阵,增强法律服务的可持续性,实现“专业引领、管理支撑、全球网络”三位一体的涉外法律人才库体系。

现今,华商依托全球化布局,充分发挥内地律师、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作用,秉持“北上东进、南下西扩”的发展战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设立法律服务机构,并率先成立全球法律智库、东盟法律服务中心等法律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法律服务力量。

编辑:武卓立